贵州文旅知识趣味挑战大赛知识要点 | 人文贵州 -- 旅游产业篇(三)

文体旅事业部 | 2023-04-26 22:30

人文风情独特的贵州,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

在贵州,远古人类遗迹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三线文化、山地文化与生态文化独树一帜。

这里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五百年前,王阳明贬谪贵州修文龙场驿,阳明心学由此诞生,这片土地被深深烙印上阳明文化的符号。还有诸如尹珍、李端棻、张之洞,特别是邓恩铭、王若飞等名人,为贵州文化注入了深刻的内涵。

作为非遗大省,贵州的非遗宝贝灿若繁星。口头文学、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礼仪、体育和游艺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既定的非遗种类,在贵州均有相当规模的遗存。

千百年来,17个世居少数民族在这里依山而居、傍水而栖、和睦相处,创造出了“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奇观。

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侗族大歌,如清泉般闪光;黔西南布依族“八音坐唱”,被誉为“声音的活化石”;黔东南丹寨苗族锦鸡舞舞步轻盈、曼妙多姿;黔西南晴隆阿妹戚托舞被誉为“东方踢踏舞”。贵州还是“百节之乡”,闻名遐迩的苗族姊妹节,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

这些精彩纷呈的人文景致,扩大了旅游观赏和体验的空间,彰显出贵州全域旅游的大千气象。

贵州是名副其实的文旅资源富矿,有着巨大潜力和强劲势头。这里万桥飞架,因绿而养眼、因爽而养身,孕育了多彩文化、书写着红色传奇。依托得天独厚的“公园省”优势,贵州把旅游产业化作为“四化”的重要一环。随着交通格局、区位格局、开放格局持续优化,贵州正在为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而努力。

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

2013年,贵州省三线建设博物馆在六盘水市开馆。

三线建设,是指从1964年开始,因国家战略需要,中央决定在“三线”地区开展规模巨大的建设。在历时17年的大三线建设中,数百万建设者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建成了我国的战略后方基地。

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是贵州省第八届旅游发展大会重点项目之一,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荷城街道老城区内,占地26813.47平方米,馆藏文物文献资料9502件,室外展区还有大型实物文物。这里是三线人重温历史的首选地,成为了六盘水市城市文化地标、城市名片。


流光溢彩夜贵州

“流光溢彩夜贵州”是贵州倾力打造的具有城市个性的夜间经济品牌,致力于打造一批集“夜间购物、特色餐饮、文体娱乐、演艺体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城市街区、步行街等。其中,重点打造贵阳市青云路步行街、青岩古镇、遵义市1935红色文化街区、水城古镇、丹寨万达小镇、镇远古城等旅游目的地。

中国酒文化城

中国酒文化城是茅台集团于1993年至1997年投资修建的酒文化博览馆,1999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规模最大的酒文化博物馆”,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

酒文化城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是集雕塑、书画、藏匾、碑刻、文物、实物酒品于一体的酒类博览馆。设有中国酒源馆、中国酒技馆、中国酒韵馆、中国酒俗馆、中国酒器馆、茅台馆、茅台·名酒世界馆、规划展示馆等八个展馆,馆藏数量达5000件(套),系统介绍了中国酒的起源、酿造技术、酒俗酒韵、茅台酒的发展历程及独特工艺,中国各地名酒品牌及历史、世界蒸馏酒文化、葡萄酒文化等。

高铁爬楼

2019年,六盘水野玉海景区诞生一项世界之最,经世界纪录认证机构认证,景区内建设的螺旋观景段轨道被确认为“最高的螺旋盘升跨坐式单轨桥”世界纪录。

建于野玉海景区内的观光火车游览专线轨道全长约 11 千米,全程高差为 220 米,全部应用架设钢梁结构。其中螺旋观景段,轨道为三层半螺旋式结构、立柱高达 47 米。当车辆行驶至螺旋段时,就会惊现“高铁爬楼”奇观。

火车的起点站位于海坪彝族文化小镇,乘坐观光火车,游客可在海坪观看到雄伟壮阔的“千户彝寨”、伟岸如云的彝族人文始祖希慕遮塑像、气势磅礴的九重宫彝族历史文化博物馆等景观,也可在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感受到置身浩瀚林海之上的奇妙之感。


天下第一壶

天下第一壶位于中国名茶之乡遵义湄潭县天壶公园,壶高73.8米,壶身最大直径24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壶实物造型,并于2006年5月18日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中国最大实物造型,被誉为遵义的又一地标性建筑。

天下第一壶共有十层,里面有茶之源、中华民俗、大唐遗风等十种特色各异的文化展览,层层不同、层层是景。在这里,能感受到大唐盛世的风采,也能体验到日本、韩国等国家风格迥异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