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科技特派员为企业发展注入科技力量

六枝融媒体中心 | 2020-09-17 09:19

​技术服务,是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的重要环节,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农村产业革命“五个三”,科技服务是“三个保障”中要求强化的举措之一。作为产业扶贫的一项支撑性举措,贵州通过选派科技人员,鼓励科技人员领办、服务企业,解决产业发展中企业缺技术,科技人员缺市场的难题,实现了企业兴、产业旺、百姓富。

e6b12340f5b04aea82c6d3cbcf4b0fae.jpg

一大早,位于六枝特区新场乡的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售猪“中转站”热闹起来,今天来的老顾客杨俊能又一口气购买了40头猪,他说,这边的猪是放养的,肉质比较紧,口感比较好,消费者购买后反馈说要比一般的猪肉好吃,所以我们就是经常来这里买猪。

据该公司董事长王金涛介绍,公司2016年成立之初,是一个只有2名员工,20头母猪的初创型企业。由于缺乏技术人员,冬天的时候猪死得非常厉害,小猪仔基本上损失了三分之一。现在公司却拥有4500头母猪,年出栏9万头,在六枝特区三个乡镇15个村拥有一个养殖基地和14个养殖小区,这样的规模,得益于科技力量的注入。

5a1e6dae4dc74d37a5c17b3b3bbf0263.jpg

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金涛认识了贵州省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副班长、贵州大学博士张勇。此时的张勇也正尝试领办企业进行创业,张勇说,“2012年我博士毕业以后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一直就在做生态猪这个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平稳运行,受资金、场地等的约束,企业一直没有大的拓展。和二表哥公司负责人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到,他的公司发展速度快,但缺乏高层次科技人员,希望我带领团队加入,共同把贵州的土猪产业做大做强,满足市场的需求。

张勇入驻公司后,第一件事就是选育优良品种。此时的贵州,大部分生猪主要是引进外地品种,猪的价格昂贵不说,还容易“水土不服”,患病率极高。生猪养猪风险大,要想取得效益,不仅要规模化,还要实现标准化、现代化。

73d12d57341345efa760b3034342e985.jpg

有了技术指导,再加上专业化团队跟进市场,二表哥公司很快闯出了“名堂”。精心培育的“凉都跑山猪”不仅在省内成了抢手货,产品还远销广东地区。张勇还将自己和生猪产业团队编制的《养猪技术图册》发放给学员,帮助他们在养殖中减少疾病风险。

科技人员领办、服务企业的成效十分明显,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从最初的20头母猪,发展成现如今拥有4500头母猪的规模,产量产值的逐年攀升,也让王金涛和张勇两个想要一辈子干好养土猪的合作伙伴有了更远的打算。

07f6e8476d764383bc1a12238a7ace87.jpg

王金涛说,科技人员领办服务企业的是效果看得见摸得着的,下一步将扩大养殖规模,争取达到贵州省土猪行业的规模第一。

王金涛在大力发展跑山猪的同时,也在竭尽所能助力脱贫攻坚。曾经的贫困户曾正琼已经在公司务工1年多了,他告诉记者,在这之前,她一直在家务农,种植传统农作物,一年在地里忙到头,年底也只能收入不到3000元钱,而今,在公司务工后,每月按时到账的4000余元工资让她十分安心。

4a373694e9a144ac82149d154d9bf9d6.jpg

目前,公司共有138名员工,其中贫困户有28人,整个务工支出一共是900万元,通过固定分红、入股分红、利润的再次分配三种方式联结贫困户,2018年分红了56万,惠及了1448户6350人,2019年分红了211万,累计惠及贫困户2465户10145人。

六盘水台 六枝台 敖成权 焦一夫(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