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者】漫谈疾病——王涛:如何看待生命与疾病(下)

V-FM106.2贵州都市广播 | 2021-07-22 17:28

书籍点亮生活

让《领读者》带我们到达最远的地方

像一艘船,如一匹马

穿越时空,跨越山河

读书,读人,读世界

FM106.2贵州都市广播

FM91.6贵州音乐广播

《领读者》“漫谈疾病”

贵州省人民医院系列

本期主题:最好的告别——如何看待生命与疾病

在生命的长河里,人类总是与疾病擦肩而过;有时也短兵相接,甚至如影随形。走近它,了解它,战胜它......

在疫情之中,在疫情之后,让我们重新认识疾病。

17位医生,34堂健康课,告诉我们如何与疾病相处?

本期领读者:王涛  贵州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医师

王涛,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本科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贵州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3 月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锡耶纳大学医院访问学习;医学影像科教学秘书;贵州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会第二届委员。

影像科参与了预防体检、病变定位定性、疾病分期、肿瘤监测、康复预后等医疗的各环节。涵盖了X线检查、CT、MRI设备,对全身各器官、组织进行解剖成像及部分器官的功能成像,是临床医生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和工具。

在体检环节,影像科检查能够早期发现疾病、及时干预,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例如:肺癌之所以五年生存率低,跟疾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发现较晚有很大的关系。而贵州省癌症中心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在社区中开展了对肺癌和乳腺癌高危人群低剂量CT筛查和乳腺钼靶摄片的筛查工作,能够发现早期肺癌及乳腺癌患者,并进行手术干预,明显提高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家庭负担。

关于生、老、病,影像能做什么?

影像科不光是拍片子、看片子,而是参与全身各系统、生命全周期的预防、医疗、康复的医技科室,是医疗、科研的重要平台科室;从出生前产前诊断,到婴幼儿先天发育异常,各年龄段各系统感染性、肿瘤性、退行性疾病等,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生殖、泌尿、心血管、骨关节等各系统疾病都需要与影像科打交道。例如:

 1、参与胸外科、肿瘤科肺结节的管理;

2、对肿瘤患者治疗后的监测与复查;

3、急性脑卒中的多模态影像检查指导患者下一步治疗;

4、对肾结石的成分分析,降低尿酸盐结石的复发率;

5、骨科关节置换前3D打印的原始数据采集、肝移植术前脉管系统的数据采集。

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患上这样那样的疾病,有些疾病不需要医生也能自愈,有些需要通过医学手段能够治愈,有些还可以和它们长期共存和谐共生……

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科技的发展,也离不开平台学科的发展和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又往往会让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越是往前探索我们越发现不断有新的奥秘出现,也会出现新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答。

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酒、适当运动、合理膳食、低盐低脂饮食;也包括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的人群个性化健康原则,例如: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应该更具不同的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及合理血压水平;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减重方法和策略也不一样。 

可以预防的疾病,积极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早期发现、积极治疗;不能治愈的慢性病,友好相处、预防并发症;不能治愈的疾病终末期,学会坦然面对、从容接受……

本期《领读者》漫谈疾病——王涛:最好的告别,如何看待生命与疾病。

(本文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并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