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看贵州 | 《四手联弹艺术展》,四种创作各见其妙
这是一个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艺术家的时代。十九世纪以来,艺术逐渐冲破宫廷与学院的藩篱,迸发出更为多元的生命力。无论是如高更般毅然转身的银行职员,还是如梵高般执着燃烧的传道者,只要心怀对艺术的挚爱并不懈追寻,皆可成为举世公认的大师。然而在我们看来,能否载入艺术史册并非热爱者追求的终极目的。真正可贵的是,创作者凭借澎湃的艺术激情,以心灵为笔,在追寻美的历程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让艺术之光照亮人生的旅途。


展览现场
10月22日下午在贵阳市喜山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四手联弹艺术展”。展出的国画、油画、钢笔画、摄影作品出自四位业余艺术家之手,其作品门类各异,风格独具,各见其妙。
年逾八旬的邱镛怡,对贵州特产刺梨情有独钟,专攻以刺梨为题材的国画和具有乡土气息的地方特产的绘画,笔下的刺梨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笔墨间流淌着对黔山贵水深沉的爱恋,展现着对故土风物的礼赞。



邱镛怡作品
孙惟宏自幼浸淫丹青,20世纪70年代即研习西画,晚年重归艺苑,其作品所表现的题材远自新疆、东南亚,其艺术表现更显深邃,沉郁。



孙惟宏作品
王晓丹退休后致力读书写作,兼习书法绘画,尤其在金石篆刻方面更下苦功。所展出的梵净山钢笔淡彩系列画以小见大,别具一格。


王晓丹作品
詹大方善于用镜头捕捉山野高原的雄浑气势与芸芸众生的生命百态。其作品质朴深沉,既展现自然的壮阔之美,又表现了宏大的历史情景与悲天悯人的文化关怀之情。



詹大方作品
此次展览犹如一曲和谐的四手联弹——不同声部各具特色,却又在艺术的殿堂里共鸣交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