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茅台 | 情返茅台

综合广播 | 2020-11-20 15:57

情返茅台

情返茅台

00:00 / -

主持人:品味茅台,品读酒中故事,回味酒之文化。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品味·茅台》,我是静宜。

酒,作为华夏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符号,早已经融入炎黄子孙血脉中。如果世上没有酒,在桃园,刘关张三人聊完天就离开,那么《三国演义》,剧终。如果不喝酒,孙悟空可能早就在天庭安安静静当个弼马温,从此《西游记》,剧终。如果贾雨村和甄士隐相遇时没喝酒,曹雪芹写完第一回,《红楼梦》,剧终。如果没有酒,宋江就不会题诗,108好汉,还没开始就散了,《水浒传》也就剧终了。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是啊,故事往往要借着酒性才能说的更流畅圆满。所以,好的故事一定会有酒,有了酒,才有更精彩的故事。

我已经戒酒多年,对酒的渴望慢慢淡去,今年七月初,我又端起了酒杯。

多年不见的朋友黄晋,突然电话联系我:

“老朋友,有时间没有,咱们一起吃个饭?”

“有什么事直说,别拐弯抹角的。”

“是这样,我这里有一部书稿,想找你帮我出版。”

“好说,你要出书了,我真的很为你高兴,这个事交给我了。”

我除了为黄晋高兴,也没有多少话可说,因为我的职业是编辑图书。读完厚厚的书稿,我觉得写得不错,想找个时间与他具体谈谈出版事宜,好操作下一步。

“老黄,稿子我看完了,很好。你看你什么时候有时间,咱俩碰个头,谈谈出版的事情。”

“我随时有时间,这样,我来安排,就今天晚上。”

“可以,找个清净点的地方,人也不用太多。”

“好,交给我。”

黄晋是个“交际王子整天在长沙城里疯跑。据说他朋友特别多,喝酒的也不少。我已经不喝酒了,要他找个安静的地方。黄晋就定在一家宾馆,告诉我是一个包厢,我就从河西赶过去,只带了书稿,也没有叫同事。我想他不会找什么朋友来,我们的目的是私事,更没做喝酒的准备。

我赶到时,包厢里已经坐了一圈人,有几个还是我在其他朋友的酒桌上常见到的酒徒,我心里有点打鼓,又想自已不喝就是,随他们喝。

黄晋从提袋里掏出一瓶酒:

“这瓶茅台是我岳父藏了28年的好酒,当年生下我老婆,岳父见是一个妹子,就买了10瓶茅台珍藏起来,作为妹子结婚时的喜酒。我们5月份结婚时,我弟弟托一个客户带了5箱茅台,岳父就没有把以前的酒拿出来待客。前天去岳父家,谈起要与美食家品酒的事,岳父就把这瓶酒找出来给我,告诉说这酒珍藏了28年。今天,我们兄弟几个要好好品品这快三十年的陈酒。”

“好,老黄真爽快。”

“是啊,咱么有口福了。”

黄晋的这翻话,煽动了大家一齐鼓掌称好。菜快上齐,黄晋叫来服务员把酒打开。酒瓶打开的那刻,酒香喷溢而出,散满整个包厢,浓香的酒味,勾起我对茅台的欲望。再一杯杯的倒出来,酒香熏得我有些许醉意。

“老黄,还有在座的各位朋友,这茅台酒是好酒,但是我已经戒酒许多年了,今天就陪不了大家了。”

“这酒是我特意给你带来的,你不喝怎么行。”

“就是,喝点,存了快三十年的茅台,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机会喝的。”

“好吧,那我就喝点,尝尝。”

在黄晋等朋友们的极力劝说下,我破除了几年的戒律,端起了杯子,喝了一杯,淡淡的酒味感觉非常好,自己也放松了戒备。服务员再加酒时,我默许了,与大家举杯相邀,此起彼伏,很快喝了五六杯。

黄晋是我多年的朋友,以前常在一起喝酒,知道我的酒量,茅台可以喝半斤。那时我能喝白酒,单位有接待便经常喊我去,我就这样认识了黄晋。我们单位对面,有一家酒店,一家湘菜馆,它们的菜都做得不错,我的中餐和晚餐都在这两家饭店里度过。

那时,长沙流行喝茅台酒,我们每餐都以茅台为主要酒水。这样过了两年,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结婚时,妻子给我下了喝酒的禁令,我从那时正式戒酒,已经五年有余。

七月中旬,我与几个文友到贵州与湖南的边界考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留情况,本来只有7天的行程,后来受贵州方面的朋友邀请,把这次行程改为20天。

我负责饮食文化调查,闲暇时常与大家谈饮食见闻,偶尔说到酒,开始是比较酒的好坏,哪种酒好喝,接着是讲各自的酒量。

我忘记了自己戒酒多年,不小心吐露了自己的酒量。他们听我说可以喝半斤茅台酒,当晚就要与我热闹一翻,喝酒助兴。上桌后就无法推托,一连来了几杯。我又找到了当年喝茅台酒的气概,大家都非常兴奋,没有压力,放开喝,一餐下来,轻松喝完四瓶。这几个月来,我才知道我真的又返回到了茅台酒的情结中,享受着茅台的芳香。

主持人:品味茅台,品读酒中故事,回味酒之文化。主持人静宜向您问安。明天同一时间,继续与您《品味·茅台》!

稿件统筹:刘征蔚

制作:龙静宜 梁克龙(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