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气太汹涌!亲妈级用料,每一口都大满足!

2022-06-01 17:16

端午将至,草木葳蕤。

图片

在山水交错的贵州,布依族村落,一股植物的清香气和着柴灶的烟火气在空气中隐隐飘荡。

享有“水稻民族”之称的布依族,早已摸透了糯米的各个部分、各种形态,他们用燃烧过的紫苏灰加在糯米中,配上扎实的馅料,包裹在粽叶中。

别看它灰扑扑其貌不扬,但是吃起来清香扑鼻,没有普通肉粽的油腻感。这是布依族人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灰粽!

轻轻剥开,自带草木灰香气的糯米,与清香的叶片紧紧相连,口感粘糯,香气汹涌,难以抵抗!

图片

看到这大手笔的馅料,小编只想大声喊出:我!想!吃!

图片

我们吃过纯享稻香的白粽,吃过红润诱人的酱油棕,但这种看起来灰扑扑、不起眼,却名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灰色粽子,你吃过吗?

紫苏灰+糯米,独特的美食智慧

《风土记》最早记载:"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

这,便是布依灰粽的雏形。

紫苏灰和糯米的结合,是只属于山民的美食智慧,不仅清香扑鼻,而且能够消除油腻感。

这就是为什么普通粽子吃了感觉油腻、不舒服,但吃布依灰粽却完全没问题的原因,也是我们决定做布依灰粽的重要因素~

小伙伴们也不用担心吃不惯,和普通粽子相比,灰粽只是多了一股淡淡的紫苏草香气,口感层次更丰富,空口就很好吃~

要是再配上各式丰富的馅料,复合的香气更会依次在口中炸开,能好吃到让你停不下口!

三种口味 超足量馅料 每一口都是大满足!
馅料是粽子的重中之重,毕竟粽子不是一个只往里怼贵价食材,就能变好吃的食物。

在吃掉了10几斤糯米,试过N种组合搭配后,我们终于改良出了三款让办公室小伙伴都拍案叫绝的经典口味:

排骨板栗粽、梅干菜肉粽和红袍豆沙粽!

先来说说一枚粽子的两项基本要素:糯米和粽叶。

布依族在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喜爱糯食的他们开发出了许多糯米美食,如糍粑、圆糖粑、耳块粑、枕头粽和三角粽等。

每到逢年过节,糯米都不会缺席,不仅会以糯米粑赠送亲友,还喜食用花汁和树叶汁染制的各色“糯饭”。

而布依灰粽作为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民族特色,逢年过节或祭祀时,布依人都会在家里制作布依灰粽来祭拜祖先、馈赠亲友。

我们的这款灰粽就精选了“糯食之乡”贞丰的稻禾糯,生长周期长,淀粉足,口感黏糯得能拉丝,吃起来也足够香甜~

图片

与其他粽子不同,布依族的灰粽除了选用本地的优质糯米外,还会混合上特别烧制的紫苏灰!

布依灰粽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烧灰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讲究,灰烧得时间太长会变白灰,烧得时间短了会烧不透,都不能对粽子进行染色。

烧好的灰要用最细的筛子来筛2道,冷却后还要把灰搓得细细的,保证用到粽子里的紫苏灰足够细腻,吃起来才不涩不打嘴!

随后要将糯米和紫苏灰在猪油中炒出香味,过程中糯米的颗粒必须保持完整,让每一粒糯米都均匀地裹上紫苏灰后,才能进行灰粽的制作。

图片

虽然做好的粽子颜色灰扑扑的,但这些紫苏灰恰恰是粽子最好的调味剂~

它既可以较好地中和粽子的油腻感,又可以衬托出糯米的香甜软糯,使得灰粽更有韧性,好吃又Q弹~

粽叶则选的是当地的柊(zhōng)叶,它既不粘水,又不粘米,煮出来的味道既清香又软滑,而且足够宽大、坚韧,能把粽子包得更紧实!

不仅能够满足“从第一口到最后一口,都能吃到馅儿”这个大目标,而且蒸煮时受热会更均匀,熟度一致了,口感也会更好!

对于没有自己动手包过粽子的小伙伴来说,大概只有收到“非经营性”亲朋好友送来的自家包的粽子,才会吃到这么扎实的馅了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