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齐聚遵医 共话高等医学教育 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视听产品部 | 2023-08-30 09:25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高校教育、科技、人才全面发展,加强和兄弟院校及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加速推动遵义医科大学与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黔川渝医药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8月29日,在遵义医科大学举办的2023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第二届高校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海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大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赵杰围绕医学教育发展及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向作专题报告。

海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作了题为《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海南大学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探索》的报告。他表示,海南大学坚持扎根海南大地办教育,提出了“四个明确”和“三项改革”。他强调,海南大学正在与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未来五年,海南大学将以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支撑引领海南自贸港发展的一流大学为目标,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趟出一条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力争成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示范。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作了题为《着力构建“大学-区域”发展命运共同体——深圳大学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他提出构成“大学-区域”命运共同体“五星模型”。他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既要放眼全球,也要扎根本土,紧密贴合国家高等教育布局,在精准对接中实现标新立“特”,走自立自强的差异化发展之路;以特色优势服务区域需求,探索融入区域发展的可行路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大学确立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中长期“三步走”战略,要以“全球广度、中国高度、深圳速度”,扎根“双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立足本土,面向未来,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为抓手,为服务国家和“双区”建设需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作了题为《生长因子类药物临床转化研究与特色学科发展模式的思考》的报告,他系统阐释了FGFs在人类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了FGFs的临床转化价值。他指出,FGF创面给药不会引起癌变、不会导致瘢痕增生,能够加速慢性难愈创面主动修复和功能再生,为各类难愈性创面提供了治疗新策略。同时,李校堃院士详细介绍了温州医科大学的办学历史、办学思路,重点阐述了学校坚持特色发展,通过“生长因子”打造药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主战场,形成药学学科特色发展模式,推动学科建设发展的系列宝贵经验。

大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赵杰作了题为《以构建医学教育发展新格局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他沿着时代脉络,全面回顾大医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的七十余载奋进征程,充分展现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倾情讲述历代大医人勤耕不辍、服务人民的奉献担当。他强调,大连医科大学将牢记“国之大者”,锚定使命任务,统筹推进学校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更加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更加主动融入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高质量推进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稳步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

遵义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何志旭主持论坛并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让广大师生近距离领略到各位科学家的治学精髓,了解到最新学术前沿动态,拓宽了科学视野,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必将有力助推遵义医科大学高质量发展,加快校地深度融合,为建设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