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思南“七一”红色热潮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5-07-04 10:11

旷继勋烈士故居前,思南县工业和商务局党支部、离退休支部的誓言回荡在青瓦木房间,一盏锈迹斑斑的马灯,照亮新时代长征路上的初心使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黔东大地热流奔涌。7月1日,县工业和商务局党员队伍踏上中共思南县地下党陈立馆、旷继勋烈士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青石板路。在陈列馆的史料展柜前,在葱郁林荫下,他们凝视着抗战时期的马灯、步枪与书信,将“忠诚”二字刻入心间。

“重温入党誓词时,我眼前浮现出红军提灯夜行的画面。”支部一名年轻党员感慨道。此刻,革命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铅字,而是可触摸的温度与可感知的精神图腾。  

红色基因:从历史深处激活时代密码

思南的“七一”,源自对红色血脉的深耕。近年来,该县系统梳理19处红色遗址,组建由党史学者、文化专家构成的专班,抢救性挖掘散落民间的革命记忆。旷继勋、肖次瞻、熊大瀛……这些英雄的名字通过《旷继勋传》书籍、教育影片和蓬溪起义电影,从尘封史料走向公众视野。

在双塘街道鲁家坝烈士陵园,一场清明祭扫成为红色教育的典范。县委书记龚仆带领县四家班子240余人肃立默哀,少先队员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声刺破云霄。

“青松翠柏守英烈,春风白花寄哀思”的场景,让革命传统在鞠躬致敬的瞬间完成代际传递。

更鲜活的传承在基层蔓延。大坝场镇关工委组织“五老”带领青少年清扫烈士陵园,指尖拂过冰凉墓碑;鹦鹉溪镇老战士走进校园讲述跳崖红军的壮举,孩子们眼含泪光。当青少年在擦拭墓碑时发问“他们为什么不怕死”,历史的答案便化作信仰的种子……

创新教育:实景课堂诠释初心使命  

“我怀着无比崇敬和虔诚的心,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我的入党申请,渴望能在党的光辉旗帜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6名同志分别通过回顾入党历程及分享自己办理的一件实事。7月1日,思南县委组织部、思南县委党校、思南县融媒体中心三个党支部联合开展2025年“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党员们畅谈入党以来的所思所想所感,分享心得感悟,从青涩的入党初心到从事组织工作的坚守,从攻坚克难的担当到为民服务的温情,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段段真挚的情感,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回望,更让在场党员在思想共鸣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激励全体党员永葆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在新时代组织工作的征程中勇担使命、奋勇争先、积极作为。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乌江涛声成为最厚重的和声。

而在思南县2025年第一期乡科级干部进修班正在进行现场深情告白,“我永远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何森林说到。

思南的经验早已跨越县域。2021年,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赴石阡困牛山开展实景党课,在红军集体跳崖纪念碑前,支部书记的现场教学震撼人心:“跳崖是选择死亡,更是选择永生——用生命换取百姓撤离时间。”此刻,党课理论化作灵魂的震颤。

为民实践:支部联建筑牢鱼水深情

6月30日,铜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旷永新以普通党员身份走进亭子坝镇红丰村。支部联建座谈会上,驻村第一书记吴志宇摊开工作笔记:“村里产业薄弱,但生态优势突出,建议发展林下菌菇……”一场围绕乡村振兴的头脑风暴在党旗下展开。

慰问组穿行在农家小院,将党组织的温暖送达困难党员手中。在大河边村老党员张某家中,旷永新握着他劳作变形的手问道:“生活还有什么难处?”

慰问金轻,情谊千斤。这份关怀,从革命年代的“红军干粮分百姓”延续至今。

为民服务的热忱更转化为产业动能。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前期借红色教育契机,赴石阡县考察温泉景区运营。在仙人街的袅袅雾气中,党员干部记录着“温泉+红色”的文旅融合密码——这正是思南九天温泉的崛起路径。

文旅融合:红色热土绽放时代芳华

冬日旷继勋故居内,天津科技大学学生赵珊珊在展柜前久久驻足:“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终于懂得何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讲解员苏达莉每日三场讲解,接待约百名游客。

家庭游与研学团交织的人流,让红色遗址焕发新生。  

而在九天温泉景区,革命精神熏陶与民生福祉实现奇妙共生。作为贵州首家土家文化温泉,半露天泡池依偎乌江,60多个汤池星罗棋布。游客的赞叹道破天机:“思南把红色热血与温泉热汤完美相融!”

景区研发的“薯你满意”等百道养生菜品,更让红薯变身革命精神的“味觉载体”。

2024年以来,2.8万余人次踏上思南红色研学路线,在旷继勋故居的油灯前低首,于乌江渡口的涛声中沉思。

县工业和商务局党员干部的誓言犹在耳畔:“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苦干实干,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当七一晨光洒满黔中群山,思南的红色基因已化作高质量发展引擎——革命前辈提灯走过的夜路,正照亮新时代的康庄大道。

思南县政府办公室 李畅 唐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