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数”转型,加“数”发展
今天,以“数智共生:开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未来”为主题的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落下帷幕。大会期间,关于企业如何借“数”转型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10年数博,不仅见证了大数据技术的飞速进步,更有力推动了大数据技术在贵州的广泛应用和产业的转型发展。
贵州云企业突破3万家
在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5G全连接工厂,传统生产场景正被一项项智能制造重新定义。只需2秒,AI判片系统就能完成轮胎内部结构的质检。在机械手臂与智能设备紧密配合,约25秒就能生产出一条胎圈。
图片来自新华网
2021年,老牌国企贵州轮胎厂开启智造转型之路,当年2月,贵州轮胎厂携手联通、华为定制搭建贵州省首个5G全连接工厂建成,贵州轮胎副总经理蒋大坤介绍,“投用后,运维成本降低近三分之一,工作效率提升400%以上。”前不久,贵州轮胎抢抓人工智能的风口,完成企业智能排产大模型DEMO的开发测试。蒋大坤表示,大模型预计将带动生产效率提升3%左右,进一步放大企业经济效益。
在贵州能源集团文家坝一矿调度指挥中心,随着系统的指令输入,井下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上的相关设备渐次启动。割煤、推溜……滚滚煤炭从采煤现场被皮带运往地面,煤炭采掘不再灰头土脸,数智化加持让产业焕然一新。
目前,复杂地质条件煤矿辅助运输机器人项目,正在贵州能源集团稳步推进,这是全国首批3个煤矿井下机器人示范项目之一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进一步促进了煤矿井下作业的“减人、增安、提效”。
借“数”转型 加“数”发展。贵州轮胎和贵州能源集团只是贵州数实融合加速发展的缩影。近年来,贵州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赋能行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化解企业“智改”难题,在挖掘更深层次更多场景融合应用方面“闯关”,促进数实融合持续走深走实。目前全省上云企业已突破3万家,大数据融合改造基本上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
“大手拉小手”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难
从贵州放眼全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道阻且长。据了解,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规模快速壮大,当前已超过5200万户,但有的企业发展形势并不乐观。
在本届数博会“数据赋能民营经济”交流活动以及“中小企业数转城市峰会”等会议上,专家们普遍认为,加快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摆脱困境、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要转型,不能孤军奋战,还得靠“大手拉小手”,齐力破解困局。
图片来自贵阳网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席专家续合元说,数据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原材料,其供给、应用及治理成为首要挑战。对此,需构建传感、治理、互操作框架,以信息模型为基础,推动数据标准化与融合应用。同时,云服务等技术生态将作为应用载体,推动产业数智创新。续合元强调,互操作性将成为数字化发展的关键,标准化互操作环境将更加迫切。因此,采取“大手拉小手”模式,形成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可促进中小企业全面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并推动互操作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刘少华分享了华为云在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思考与实践。他说,国家中小企业试点城市一期进展整体符合预期,但仍面临定位不清晰、服务商权责不均等挑战。建议打造综合+专业服务商服务体系,高效统筹企业服务,提升推进效率。刘少华提出了“平台+生态”的模式,依托华为云创新中心,为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贵州省针对中小企业采取创新服务方式、强化转型布局、打造试点示范、着眼生态建设等措施,推动其数字化改造升级。贵州省工信厅副厅长徐进说,“未来,贵州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的理念,与华为等领军企业携手共进,在贵州这片创新奋进、宜居宜业的热土上,持续推动新型工业化,提升新质生产力,加速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