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坝区传捷报 涟江河畔菜、花香

综合广播 图片:惠水县融媒体中心王兴城 | 2019-10-14 09:33

被誉为“贵州第一大坝”的惠水涟江大坝,总面积超10万亩,土壤肥沃,稻田连片,水渠纵横,村寨相连,是贵州中部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也是惠水县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及农业综合开发区。当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和良好区位条件等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优势产业增效明显,现代农业发展风生水起。

金秋十月,月满仓满;涟江河畔,物阜谷丰。在惠水县好花红镇三都村天鹅坝寨,连片种植的茄子、白萝卜、西兰花等蔬菜瓜果长势喜人,村民们三三两两分布在贵州省惠水县逢源贸易有限公司绿康源分公司好花红蔬菜基地里忙活着。“西兰花一亩2000斤左右,茄子一亩8000到10000,白萝卜产量一亩也是在8000斤左右。销路基本上不愁。”盘算着这一季的好收成,该基地经理龙飞心里有滋有味。

丰收的喜悦写在每个人的笑脸上。56岁的贫困户黄朝琴正在基地里收割绿油油的西兰花,她没想到,忙活了大半辈子的土地,现在不仅能四季产菜,还能给她带来每年上万元的土地流转费和务工收入。黄朝琴告诉记者,“我家的四分田已经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我就到蔬菜基地务工,最近我们要栽莲花白、白花菜。老板对我们好,说话又客气,我天天在里面干,一天8个小时70块钱。”

贵州省惠水县逢源贸易有限公司绿康源分公司好花红蔬菜基地占地约500亩,着重打造标准化、规模化时鲜蔬菜,以学生营养餐食材需求为导向,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选择与达标的专业合作社签订种植和收购的合作协议,并加强对农户宣传培训,规范使用农药,严格落实间隔期和休药期,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充分保证食材质量,还积极推动“校农合作”,为学生送去营养和安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贵州省惠水县逢源贸易有限公司绿康源分公司好花红蔬菜基地经理龙飞表示:“我们基地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人员,管控工人,首先我们的蔬菜在质量上是有保证的,其次,我们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以学生营养餐为主,这就占据了总销售量的60%。接下来,二期建设还会再扩大种植规模。”

按照“坝区上设施、山区调结构”和打造高效农业产业的思路,好花红镇因地制宜,在调优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坝区及低丘缓坡等土地资源优势,不仅大力发展时鲜蔬菜、花卉苗木等生态农业,还带动了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农耕体验等产业。好花红镇党委副书记罗集祥介绍:“在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我们着重于在坝区发展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产业。现在,从濛江街道,涟江江街道一直到好花红镇都连成了一个花卉苗木产业带。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旅游价值。”

沿着涟江大坝一路喜看丰收美景,秋风过处,田野飘香。“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茨梨蓬,好花生在茨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民歌唱出坝区好年景。

眼下,惠水县濛江街道司蒙村种植的木春菊、凤仙花正笑得灿烂。福建老板李陈强打开自家大棚里的喷灌设备,开始给花草浇水。3年前,他来到惠水成立了贵州闽瑞苗木园艺有限公司,从司蒙村承办了17亩土地发展花卉苗木种植,现在李陈强的花卉生意遍布全省,年收入30万元左右。他说:“这里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生态气候和种植环境,给了我们很好的发展机会。我的花卉苗木几乎都是大宗批发给贵州各地的老板,村里有旅游团来的时候也会零售给他们。”

包括李陈强的公司在内,目前司蒙村引进的19家花卉苗木企业总占地面积达1000亩,每天有200多名剩余劳动力在各个基地务工,人均年增收1万元。一年四季,各色花朵扮靓村寨,务工群众都有活干,平整土地、育种育苗、苗木管护……

64岁的杨启惠已经在司蒙村的花卉苗木基地里干了整整7年,以前种田种地,年收入还不到1000块钱,自从到基地打工后,轻轻松松就能挣到一万多元。她笑着说,现在的生活真是越过越好。

通过土地流转经营花卉苗木产业,司蒙村实现了劳动力的转移和再就业,当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紧跟市场需求,加快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向新型高效农业发展。司蒙村村委会主任罗万平表示:“现在我们村花卉苗木种植企业已经入住有5年了,基本上形成了规模化生产,产供销一体。发展高效农业之后,村里90%的土地都已经承包出去,很多村民都腾出手来,发展我们村的观光旅游业,农家乐餐饮服务业,这就是现代高效农业给老百姓创造的一个全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