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振兴残疾人工作示范点助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走近息烽县永靖镇梨安村乡村振兴残疾人工作示范点
以乡村振兴残疾人工作示范点助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走近息烽县永靖镇梨安村乡村振兴残疾人工作示范点
梨安村位于永靖镇西北部,210国道流经梨安村4公里,距永靖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东与安马村接壤,南与修文县驴坊村毗邻,西与石硐镇南桥村毗邻,北与永靖镇坪上村相邻。辖区有黑土坡、下坝、街上、马路湾、大院坝、宋家寨、上寨、关冲8个村民组。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平方公里,实有耕地3300余亩。户籍人口594户173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21人已全部脱贫;现有最低生活保障户23户61人,特困供养人员3人;全村41名残疾人已全部办理残疾人证,政府为12名困难重度残疾人全额缴纳了医疗保险。
2022年,梨安村结合农村“五治”工作,以绿色生产、田园生活、红色生态为核心要素,围绕“助力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条件、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 ”目标,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残疾人乡村振兴工作示范点助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模式,努力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多样化的工作模式。
产业发展带动残疾人创业就业
梨安村围绕“五治”工作和“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求,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繁荣壮大乡村产业体系。
一是在贵阳市残联驻村第一书记协助下,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领带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通过购买服务、购买生产资料等方式,如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残疾人进行柿子种植技术等农村实用性技术培训,购买肥料发放给困难残疾人家庭,缓解和补齐了梨安村残疾人在内的柿子种植户资金压力和技术短板。
二是精准规划、招商引资,促进特色田园乡村·残疾人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项目落地。镇政府招商引资引入贵州高度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运营主体,将政府投资和社会投入充分结合,认真制定规划,并按照规划开展项目执行。规划范围涉及梨安村街上组、大院坝组、宋家寨组、马路湾组、上寨组、关冲组共6个村民组,规划范围面积406.06 公顷,共计319户725人。重点打造大院坝组、宋家寨组、马路湾组、上寨组4个组范围,涉及残疾人41人。通过前期的规划调研、宣传和发动,群众参与示范点建设的热情高涨,纷纷到村委会和服务队咨询相关政策和建设情况,主动拆除残破、废弃、危险圈舍3处120平方米。梨安村马路湾组雷荣贵还主动拿出宅基地与梨安村集体签订民宿改造合作协议,主动合作入股。
三是各方联动、共同发力,保障项目实施。组建梨安村残疾人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工作服务队直接驻村,在梨安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与村六职人员、驻村工作队形成合力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方式,共同发力,变“要我建”为“我要建”,提高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以招商引资引进的运营商为市场主体,结合市场需求,把闲置资产盘活,让农房变民宿,使村寨凸显乡愁,把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四是整合资金、强化督查,确保项目推进。梨安村积极申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同时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强化资金保障。明确专人负责各级各类资金的统计工作,并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求和程序进行评审和使用,完善项目手续,使项目推进精准化、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坚持项目监督检查常态化,委托监理公司对项目施工质量、施工安全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安全实施;镇纪检监察室、财政分局严格按照程序对项目资金进行严把关,定期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公示,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镇政府对项目建设实行一日一调度、一周一督查,及时处理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环境改造成就残疾人便利生活
残疾人要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无障碍出行环境是必要条件。梨安村在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残疾人自强康复健身示范点打造中统筹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完成了无障碍公厕和无障碍通道的修建,通过推进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现全村符合条件有需求的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覆盖,确保残疾人无障碍出行。在此基础上,配备残疾人体育健身器材、修建村舞台设施,为梨安村残疾人走出家门,参加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了条件。
农村“五治”引领残疾人共建共融
梨安村将扶残助残纳入村规民约,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户、文明家庭创建的考核标准之一,培育扶残助残文明乡风。在各类残疾人节日、传统节日等宣传节点,通过经常性开展志愿助残主题活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等,鼓励残疾人朋友走出家门共享社会生活,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文明社会氛围。梨安村还积极利用南山书院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教育,引导残疾人朋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保护和传承花灯、龙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梨安村多次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让残疾人朋友主动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贵阳市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