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商职业学院:探索建立“劳动清单” 试点成效初显

2022-12-19 09:13

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意识和职业技能不同步发展,学生劳动素养及积极性普遍不高……如何破解?贵州工商职业学院探索建立“劳动清单”,走出一条育人育才实践新路径,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自2018年开展劳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并作为贵州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初步形成“以劳动教育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轴心、以实践活动为支撑、以就业创业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劳动清单,开展“四融合三课堂”劳动育人模式。

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程相融合,提升劳动意识

学校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规定按照专业设置4个周的劳动教育实践,并融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4门公共基础课程,采用集中授课、专题讲授、现场模拟教学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劳动观念。

结合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开展中国版刀锋战士“独角潘”潘俊帆将劳动教育和体育精神相结合作“爱在行走”的专题讲座、邀请令人心动的offer最火实习生丁辉开展“榜样的力量”交流会,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同时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平台,组织学生观看红色主题电影,参加录制法制微剧,参观校外红色文化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

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结出思政教育硕果累累。学校荣获贵州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师生荣获贵州省第六届“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省级优秀奖,省级军事理论课技能大赛一等奖,全省乡村振兴朗诵大赛决赛教师组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劳动教育和人才培养相融合,提升劳动技能

依托校内实训,参与真实的服务性劳动,临床护理专业学生通过参加中医推拿协会护理协会、中医养生协会,运用自己所学专业面向师生提供测血压、中医推拿、艾灸及健康知识科普活动,帮助学生积累职业经验。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和专业相关的技能大赛,仅2022年上半年就荣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30余项,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团结合作的劳动态度。

以劳增智,以劳创新。2021年,学校组织的参赛团队还斩获第十一届全国“三创赛“总决赛特等奖、最佳创新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创业奖和最佳指导老师5项大奖,是贵州省得第一个大满贯。

以就业为成效的实践教育,比如大数据学院与京东深度合作共建的“京东技能班”,通过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 

劳动教育和第二课堂相融合,提升学生创造力

学校围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创新实施并持续开展大典、大会、大赛、大节、大项等五大品牌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传递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 

与此同时,学生自发组织并注册登记学生社团及组织67个,共聘请88位教师担任社团及组织指导教师,涵盖文学学术、实践服务、艺术文化、爱好兴趣、体育运动等功能丰富、类型兼备的五大类学生社团。如2017年成立了“猛虎连”,进行军事化管理和训练,在国防教育中积极探索和创新方法,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征兵任务,2021年共向部队输送大学生317名。同时,国防教育工作案例获2022年全省高职高专组一等奖,学校获“2018—2022年全省学校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优秀毕业生杨光珍荣获教育部第五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就业创业典型人物。2022年,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获省级奖项14个,国家级奖项2个。 

劳动教育和第三课堂相融合,提升劳动素养

学校连续8年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组建“青声带言”宣讲团,到各地州开展法制理论普及宣讲、入户走访调研、红色电影巡展、爱心义诊、环境卫生整治等诸多活动,荣获团中央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和最美中国发现奖”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多名优秀学子被评为《关于2022年贵州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果的通报》优秀个人。 

疫情期间,学校更是涌现出像唐雨彤、赵苍昊及高磊等许多志愿者,有在校学生、优秀毕业生,主动积极地加入到抗“疫”队伍中,用自己的行动捍卫大家的健康。历年累计有300余名毕业生参与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工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