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木村付家湾组
青山绿水,人杰地灵
付家湾组,隶属于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楠木渡镇黄木村,距离楠木渡镇黄木村2公里,距离楠木渡镇政府6公里,属黄木村管辖。亚热季风气候地区,最高气温27℃,最低气温-7℃。日平均气温15.5℃,无霜期280天以上,植被覆盖广。现在的占地面积有30亩,有172户人家,532个人口。以付姓为主,分布较集中。付家湾的主要经济产业:烤烟,油菜,玉米,小麦,生猪养殖。通过自然条件的不断变化,逐步改善广大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肩挑背驼生产条件,人民生活从吃不饱、穿不暖到今天全民小康。
自然环境
付家湾整体地势由西向东降低。在地质上以碳酸盐岩广布、喀斯特景观普遍发育为特征。 楠木渡镇黄木村99.91%的土壤富含硒元素,动植物硒含量在0.05—0.28mg/kg之间,符合联合国卫生组织保健食品含硒量标准,硒元素是公认的“抗癌之王”,我国72%的国土面积缺硒,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儿童智力低下、老年痴呆等42种疾病与缺硒有密切关系。 除拥有楠木、银杏等多种珍贵树种和大量的中草药材外,铝、磷、煤、铁等矿产资源富集,其中铝矾土藏量200万吨,年平均开采量为8000吨,烧结脱水矿6000吨。煤藏量350万吨,年平均开采1100万吨;此外铁锰矿、铁矿、磷矿藏量也较为丰富。乌江、洋水河、沙子河三条河流贯穿境内,喀斯特景观秀美,林地面积15.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
文物古迹
古井: 古井雕刻有“清泉胜水”四个字,有五角星图案。关于古井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据传,有一个从山西大槐树逃荒来的老人,晕倒在放马坪神女峰下的水渠旁,一条蟒蛇安卧在他身边。村民看到后,认为老人非同一般,好吃好喝地照顾他。那时候,村里赶上百年一遇的大旱,村民们打了很多口井,都没有出水。老人见状后说:“你们不要再找了,水龙王就在蟒蛇盘踞的地方。”村民们动手开挖,果然向下挖了十几米深,就见到东、北两个方向有两个泉眼向外喷水,而且水量大、水质清澈。此后,付家湾再没断过水源。
古树(檬子树): 檬子树是贵州独有的树种,俗称贵州红木,生长在贵州山区的岩石缝、陡峭山崖上的檬子树又因外界恶劣的环境,导致生长出来的树干上有众多的尖刺。 檬子木的刺花有三角刺,圆刺,鸡冠刺等等,每种都有不同的观赏性。其弯折的树干极富有意境,所以一经加工便是上好的收藏品。
村落选址
村落内水系发达,植被生长较好,地势较为平坦,自然环境优美。平坦的地形和便利的水源都是为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村落格局
山环水抱、藏风聚气。背面有高山为靠,前面远处要有低伏的小山,左右两侧有护山环抱,明堂部分要地势宽敞,并且有曲水环抱。付家湾传统的建筑大多坐北朝南,如果北侧有山丘、高大的楼宇做靠山,冬季里可以遮挡寒冷的北风,由于“气乘风则散”,所以有靠山、能够遮挡寒风之地可以“藏风”。而“气”会“界水则止”,好的气场会停留与聚集在河流、湖泊旁边,所以门前有水流的地方可以“聚气”,所以背山面水的风水可以做到“藏风聚气”,而“气”是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源和强旺之本,在气场汇聚之地生活、工作才能健康顺利。
民俗文化
龙灯、花灯
龙灯、花灯历史悠久,明清就有龙灯花灯闹元宵的习俗,并逐步形成了花灯小戏。民国《开阳县志稿》载,明清时期楠木渡建有孔雀寺、云台寺和马胯寺等寺庙,并有戏楼,正月或节庆时一般都要唱花灯戏等,并逐步形成了正月初八出灯,到十五收灯的习俗,即“初八之夕,有所谓出灯之事。灯有龙灯、花灯之分。龙灯者,以纸竹扎为龙形,用红布蒙其首,劈竹宽一指,长七八寸,复劈四寸许作夹,以纸搓捻辫夹上,浇以油,曰草鞋板,燃之,插龙灯内。龙一条谓之一棚。花灯则纸扎灯作四方、六方、八方等形,或作鱼形、虾形者。可见清代民国时花灯龙灯盛况空前。 楠木渡镇村村有龙灯,多数村寨有花灯和灯会,灯会每年按时组织正月玩花灯耍龙活动。
1996—1998年镇政府连续三年举办大规模龙花灯艺术节,楠木渡龙灯花灯从此享誉省内外;2000年以来,全县每年举办各种运动会和各种旅游文化活动时,都有花灯龙灯参加,多次应邀参加省市重要活动。如今舞龙、玩花灯成了楠木渡的一种常见的民俗,看龙灯花灯表演成了每年正月老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
婚丧嫁娶
婚事嫁娶习俗: 女方家出嫁女要请个会唱哭歌的女人来为其开声(领哭),开声的女人请(哭)到的亲朋好友,必须拿钱给支客师转交给出嫁女。男主家要请媒婆、押礼先生(总管)和接亲(迎亲队伍)到女方家过礼(送衣服、糖食果品、肉半边及菜油等),女方要叫人清点,出嫁之日为男方家酒,出嫁女要拜娘家香火,才出门坐上男方家来的四抬大轿到男方家,放到院坝中央,有退喜神的师父为她退喜神,口中念到:“一十七年天地开窗,新人到此车马回乡,娘家香火请回去,婆家香火出来迎”等,然后杀鸡,并用鸡血粘鸡毛贴在新娘坐的轿子、雨伞上。到了新郎家,便开始吹起唢呐、放起鞭炮,把新娘迎进堂屋,门坎外放马鞍子,门内放着火盆、新娘必须跨过马鞍子和火盆,这表示新娘嫁过来后日子平安红火,在堂屋拜堂(拜天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分别三叩首,送入洞房,喝九杯交杯酒,表示地久天长,百年好合。
地方方言
付家湾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一支或者说是多支,通俗易懂,寨子里的人都会说方言。和大多数汉语方言所感受到的方言生态危机不同,西南官话不但没有受到普通话的威胁而萎缩,反而由于西南官话语法系统与普通话有较大的一致性,它跟随普通话一道发展,现代汉语书面语一切现代化成果都能为之所用,在不断东进、南侵、西扩、内没。相比较来说,付家湾发音与普通话较为相似,外地人来到湾子寨都很容易理解大概意思。但是相对于贵阳话来说,语气更为缓和,平易近人,有着浓厚的山水气息。
特色文化
唢呐是中国传统的双簧管木管乐器。早在公元3世纪,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唢呐从东欧和西亚传入中国。它是世界上双簧管家族的一员。唢呐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气质和音色,已成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唢呐的声音很威严。管体主要由花梨木和檀香木制成,呈圆锥形。顶部装有芦苇叶,芦苇叶通过铜芯或银芯与木管体连接。下端覆盖着一个铜碗。唢呐配有按键,以及半音键和高音键,扩大了声音范围,增加了乐器的表现力。在台湾,这被称为倡导;在南方,它是“八音”乐器之一。在河南省,它被称为小号在山东省。传统唢呐有《晨鸟·晨凤》和豫西二八板等经典曲目。高音唢呐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在过去,它主要用于民间鼓类和当地曲艺和戏曲伴奏。经过不断改进,发展成为传统唢呐和键盘唢呐,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它已成为一种独特的独奏乐器。中低音、低音和重低音唢呐音色丰富,主要用于民族乐团和交响乐团的合奏。
美食物产
竹编
竹编: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付家湾的竹编手艺人不多,他们往往会编背篓,竹筐,用于自家使用,偶尔会出售。 木匠:付家湾的木匠现多为一些老人。他们木头为材料,他们伸展绳墨,用笔划线,后拿刨子刨平,再用量具测量,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家具和工艺品。除此之外还要做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门窗。
泡粑
泡粑,用大米做的,吃起来松松软软的,香甜可口。泡粑确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一是色如凝脂,二是口感舒适,回味清甜,三是个小而薄,一般只蘸碟大小,中间最泡处也只有两三厘米厚,四是经济实惠。
传统建筑
崔顺香
结构类型 : 木结构
民族 : 汉族
本建筑修建于清末年代,四合院,坐西向东,先保存较为完好,从空中俯瞰可见屋顶完整,立面无损坏,伴有一个大院落和左右两侧厢房。
付光权
结构类型 : 木结构
民族 : 汉族
本建筑修建于清末年代,四合院,坐西向东,以穿斗式木结构为主。
付永昌
结构类型 : 木结构
民族 : 汉族
建筑占地面积160平方米,穿斗式传统木结构瓦房,长三间,上下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