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澜阁《四库全书》入黔秘藏,这段珍贵历史,你即将可以到鹿冲关森林公园去追寻……
乾隆时期编修的《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的集成之作。这七部巨著卷帙浩繁,亘古未有,后来几经战乱,损毁过半,其中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为了避于战火,有着一段入黔秘藏的历史。关于这段历史的细节,大家很快就能在鹿冲关森林公园即将开放的“浴火文澜,战时书库”陈列馆进行了解了。
抗战时期,文澜阁《四库全书》是怎样来到贵阳的,又是怎样保存下来的?在鹿冲关森林公园这个即将开放的陈列馆里,你会找到答案。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为了让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避开战火,140箱库书横跨五省2000多公里来到了贵阳,而它辗转被秘藏到贵阳北郊,这段历史如今已过去了八十余载。
贵州桐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江:当时真的很艰难,本来《四库全书》来到贵阳,是存放在贵州省立图书馆的,后来因为存放条件等原因,政府又把库书转移到威西门的张家祠堂内保存。1939年2月4号,日军对贵阳城区进行轰炸,造成惨重伤亡,当时轰炸区域离威西门已经很近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库书又被移到了贵阳北郊大山里。
贵阳市林业局副局长向春告诉记者,文澜阁《四库全书》入黔秘藏,具体地点一直未知,是在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媒体刊发相关报道时,一张老照片成为了关键的线索,根据它进行地点比对筛查,人们才发现藏书位置,就在鹿冲关森林公园内的一处山洞——地母洞内。
就是在这个不太起眼的山洞中,140箱,3万多卷文澜阁《四库全书》由人昼夜守护着,完好地保存了近六年时间。贵阳气候多雨潮湿,这些国宝典籍是怎样被贵州人民在大山深处长期完好地保存下来,最终辗转完整送回浙江的,这些在陈列馆也都有体现。
贵阳市林业局副局长 向春:目前陈列馆外部硬件设施和内部展陈,包括《四库全书》影印本的引进,全都到位了。它展示了我们贵阳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保护《四库全书》,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化人士对历史文脉的保护所付出的艰辛的努力。这不仅是我们贵阳一个新的文化地标,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能让人们回望历史;是贵州人民在民族危难之时,坚韧努力默默奉献,守护中华文脉壮举的见证。
据了解,“浴火文澜,战时书库”陈列馆由地母洞藏书库遗址、文澜院建筑群、“西迁故事线”、艺术石雕及晒书台青铜雕塑群四部分构成,展馆面积573.77平方米,收藏有文澜阁《四库全书》仿真本线书1860册,全套影印本1559册及各种展品和宣传视频。市民朋友进入鹿冲关森林公园大门后,沿主路前行约500米即可入馆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