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西部计划志愿者:志愿之光汇聚青春力量
在湖北恩施大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刚放下书包,又匆匆收拾行囊;他们奔赴基层,从未有过迷茫;他们满脸稚气,却目光坚定;他们如一团火,燃烧激情诠释最美青春;他们又似漫天星辰,照亮每一个走过的地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西部计划志愿者。
2003年,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成为首批获准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的市州。20年来,累计有2336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服务于恩施,他们在教育帮扶、法律援助、医疗卫生、农业科技、乡村振兴等领域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奏响了一曲青春奋斗的时代乐章。
播下青春火种
“路在脚下,心是火炬,建功立业大志不移……”一首《到西部去》唱出了一批批大学生选择参加西部计划的初心。
2001年出生的姜志容是湖北省应城市陈河镇人,母亲是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在她13岁时,父亲又不幸去世。15岁时考上高中,因家庭原因选择就读中职,18岁通过单招免试上大专,大学期间曾5次获得奖学金。一路求学,通过勤工俭学积攒生活费、学费完成学业。2022年7月,她被选拔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时,同时收到了专升本录取通知。身边的人都劝她继续去大学读书,但她毅然决然选择奔赴基层,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目前,她在来凤县从事基层青年工作。
历经苦难更能体会生活的不易和幸福的珍贵,也更愿意加入到传递爱的队伍中去。在来凤服务期间,姜志容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帮助他人。
有人问她,休学两年来参加西部计划后不后悔?姜志容坚定地回答:“从来没有后悔过,每次去村里给困难孩子发放爱心物资,就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她表示,这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好本职工作,募集更多物资,帮助更多孩子。
一束光可以照亮另一束光。还有很多像姜志容一样被照亮的“光”,在散发着能量,照亮更多的人。
教学中的杜凌寒。(通讯员供图)
杜凌寒是建始县花坪镇人,也是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曾服务于建始县官店镇竹溪沟村摩峰中心小学。2021年大学毕业之际,杜凌寒选择报考学校的研究生支教团并被录取。
“我是恩施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求学路上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很多帮助,在我心中埋下爱的种子,我希望将这颗种子传递,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用爱感化每一颗童心。”这是杜凌寒支教开始时写在支教随笔中的第一句话,也是一年后支教结束时她写在支教随笔中的最后一句话。
“‘西部计划’是播种机,志愿者是种子,恩施广袤大地是土壤。志愿者们来到恩施、服务恩施,为恩施的发展播下了青春的火种。”恩施团州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点燃奋斗激情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2021年8月,华中师范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恩施分队队长王意博与队友踏上西行的列车,从江城武汉出发,前往咸丰县第一中学。王意博与当红明星王一博仅一字之差,且都是河南人,因此同事和学生们总是叫他“明星老师”。
王意博担任高一年级三个班的思想政治课老师,每周有20余节课程,但他并非师范专业,总担心自己不能快速进入教师角色。面对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他给自己加油打气,课前认真备课,虚心听同组教师上课,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所教授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也逐渐领先于其他班级。
学生们说:“起初以为高中政治课非常枯燥无味,但王老师总能用我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解答热点难点问题,让我们感觉学习政治很轻松。”王意博积极参与教学教研活动,获得恩施州教科院高中教育教学视导活动优秀奖等,逐渐成长为大家公认的实力派“明星老师”。
陈炊宏(左一)与志愿者一起看望家庭困难儿童。(通讯员供图)
在恩施,像王意博一样的“明星”还有很多。鹤峰县西部计划志愿者陈炊宏,今年25岁,是一名“95后”,曾获评全国大学生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她是249个困境儿童的“小陈姐姐”、结对孩子的“爱心妈妈”、1121名志愿者的“小陈同志”。
2019年8月,陈炊宏积极响应号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一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于鹤峰县志愿者协会,任协会理事、团支部书记。三年间,她策划参与“河我一起 守护溇水”、暖冬行动等志愿活动158场,组织实施七彩社区、温暖之家等多个公益项目,为114名困境学生送去“青荷圆梦包”,一对一结对困境学生249名,走遍了鹤峰所有乡镇和大部分乡村。
绽放绚丽之花
选择服务恩施,是一种勇气。选择扎根恩施,是一种热爱。
2023年,先后服务于咸丰县高乐山镇白果坝村、坪坝营镇土司坝村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葛伟锋,现任咸丰县坪坝营镇土司坝村党支部书记。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葛伟锋最喜欢的这两句诗,也是他参加西部计划3年来的心路历程。
2021年10月,咸丰县土司坝村与石柱坝村合村并组,由于能力出众、作风扎实,葛伟锋驻村3个月后便担任土司坝村党支部书记。“一个小娃娃当村书记,能做什么?”不少村民心里有疑虑。
2018年,土司坝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开始发展藤茶产业。2019年,由于市场变化、资金回笼、拖账欠账等原因,合作社已亏欠村民土地租金、劳务费近28万元。葛伟锋了解这一情况后,拿起法律武器,要回了在外拖欠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的账款,并通过抖音、微信群、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宣传推广土司坝藤茶。在他的努力下,土司坝藤茶销往重庆等地,村民收入有了保障。
2022年8月,葛伟锋赴武汉市东西湖区跟班学习一个月,回来后大胆改革,将藤茶原本的经营模式转变为由村民、合作社和村集体股份合作社三方抱团发展,按比例分成,大大降低了经营风险。如今,土司坝村已拥有水稻、藤茶、箬叶、烟叶、茭头、油茶等产业,村民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1.2万元。土司坝村民逢人便说:“我们村的大学生支书好能干哟!”
工作中的葛伟锋。(通讯员供图)
在恩施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中,葛伟锋是唯一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他的西部计划服务也即将期满。谈起对未来的规划,他说:“如果有机会,我愿意留在这里。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民办好事、干实事、谋福祉,继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向下扎根,青春之树才会更加茂盛。除了像葛伟锋这种留在恩施继续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还有研究生支教团在恩施“接力服务”,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2013年起,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开始到建始县官店镇摩峰中心小学支教,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改变了一个个孩子的人生,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作为。
2022年8月28日,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迎来了来恩施市支教的第十批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2013年8月,经共青团恩施市委牵线搭桥,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恩施市三中设立服务点。10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已有40余人来到恩施开展支教志愿服务。
20年来,在恩施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深入基层,为恩施州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血液,为基层社会发展增添青春动力,为恩施对外交流交融架起一座座青春桥梁,大美恩施处处闪耀着他们的青春之光。(通讯员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