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变水经济:大山里淌出的真金白银
说到梵净山,大家兴许都不陌生,其所在的江口县,还是一座 “天然水库”。江口县境内有4条主要河流和99条小溪,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5.1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储量4.5亿立方米。如何让这份“生态家底”变成“发展红利”?江口县发展饮用水、水产养殖以及旅游产业,让大山里的清泉不仅滋养生态,更源源不断淌出真金白银。
大家看,瓶身上印着的这片青山绿水,是不是和身后的景色一模一样?没错!这里就是水源地,清甜的水就是由山上的云雾凝集而成。
“选择在亚木沟这里取水,是因为这里的水质,包括浊度色度,人体有所需的微量元素,所有水质指标147项全项,送到就是第三方检测中心进行检测,都符合国家标准。”农夫山泉有限公司梵净山工厂品保科水处理领班王志伟告诉记者。
亚木沟位于梵净山东麓山脚下,其水源发源于梵净山,是梵净山八大水系之一。水源经过植被净化酿成清甜的山泉水,也吸引到了来自浙江的知名水企业农夫山泉。
“亚木沟取水线总长 10.6 公里,大概有三分之一的管线位于悬崖峭壁之上。”农夫山泉贵州梵净山饮用水有限公司品保部长郑贤枫说,“工人用不锈钢梯、骡队和手拉葫芦倒链协同运作,一起把一根根400公斤的一根根管路拉上悬崖,目的是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不受影响,不仅守护了绿水青山,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在生产车间里,1小时就可以生产81000瓶包装饮用水,1秒钟就能生产20多瓶水,更特别的是,这里还是研学基地。大家可以走进这里,看看一瓶水从源头到成品的全过程。打造集生产、旅游于一体的开放型透明工厂,这里也成为国家3A级工业旅游景区,去年一年,工厂就接待了超过2.5万名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游客李茂高参观后表示:“他们工厂的设备非常先进,让我们能喝到健康的饮用天然水。”
“我们还开展水情教育、生态环保等多元化主题的研学课程,除了研学我们也是全面开放参观。”农夫山泉有限公司梵净山工厂行政专员杨念琪说。
去年,农夫山泉梵净山工厂产值突破11亿元,实现税收超1亿元,成为铜仁市江口县首个纳税超亿元龙头企业,工厂还带动了超400人就业,其中70%都是本地人。
农夫山泉贵州梵净山饮用水有限公司生产线技术员江山告诉记者:“我之前是一名退伍军人,现在责岗位上的一些技能培训及机械设备上的调试。福利待遇和收入都还比较不错的。”
与此同时,来自广东企业家陈贵德,也看中了山脚下洞穴中涌出的好水,在粤黔协作的背景下,将原来闲置的水泥厂盘活为饮用水加工厂。
德兴水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贵德说:“广东、广西、越南、柬埔寨我到处都看过,还是在这里,水从大山里面一层一层流到这里出来。特地搞了一个桥,让观众来了解水源地,很多企业都来洽谈,看今天早上来了第三波了,他们都很震撼的。”
依托好山水,梵净山脚下已集聚起8家饮用水企业。
除了发展饮用水,好水还能养出好鱼,江口县水温常年稳定在15到24℃,是冷水鱼生长的天然优良环境。全县冷水蓄水量达1亿多立方米,符合养殖冷水鱼的取水点共有50多处,去年,江口县冷水鱼产量6605吨、产值2.12亿元,江口县成为贵州省冷水鱼养殖规模、产量最大的县。
贵州鼎基石寻龙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经理王蔚铭告诉记者:“养殖餐桌上吃的鲟鱼,销往湖南、广西、郑州这些区域。另外一种就是拿来加工做鱼子酱大的鲟鱼,养殖到7到8年以上,鱼子酱这个产品,计划销往俄罗斯、欧美等国家。”
产业因绿水而兴,游客因秀水而来。走进亚木沟景区,沿观光步道溯源而行,奇峰、古木、怪石、清溪映入眼帘,步步皆景。
亚木沟景区负责人从景民说:“景区有跳水活动,有秋千,下一步发展项目有水滑道,特别是北方来的游客,玩了都不想走。今年的游客增长达到了51%。”
截止到今年8月,江口县水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0.5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6.3%;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5.0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增加值的85.14%,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刘小清表示:“下一步要重点发展包装饮用水,探索发展富硒茶、富锌饮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逐步将优质水资源延伸开发至医疗保健、美容养生、母婴等领域高端功能性饮用水,发展特色茶饮品、酒类饮品,推动饮品+文旅、大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
江口融媒 罗浩 黎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