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粽味》65夜丨端午节在我的记忆中“从小到大”

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茅台之声 | 2020-06-25 23:55

下班去逛超市,看到琳琅满目的粽子,才想起快要端午节了,所以粽子才卖得这般火热。说起端午节,思绪飘向了很久以前。

端午节在我的记忆中“从小到大”

端午节在我的记忆中“从小到大”

00:00 / -

作为一个边远农村来的少数民族,9岁以前只在课本上看到端午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悲情的政客和伟大的诗人,但是从来没过过端午节。理由很简单,我们的祖先不识屈原,吃粽子的节日有2个,不过不是端午,是我们少数民族独有的盛典。因此,对于端午节,在我的印象里,不过是个书本上的词汇。直到后来离开父母去县城上学,第一个端午节,城里好不热闹,鞭炮,烟花,艾草,茼蒿,粽子摆得满街都是。年迈的外婆带着我们一群大大小小兄弟姐妹十几个,正式开始过起了端午节。

年龄大的哥哥们负责去附近的山上采艾蒿,买雄黄酒,而外婆带着我们六个姐妹包粽子。白白的糯米放在一个圆圆的簸箕里,加点五彩糯米饭,这是素馅儿的,还有肉馅儿的就是把排骨切得小小的,用油炸过,拌上糯米加点盐炒一炒,装在盆里。碧绿的粽叶被擦拭得干干净净,泡过的稻草散发着特殊的清香。说来惭愧,我跟着学了很久,依然包不出一个完整的粽子,连比我小3岁的表妹都会了。外婆说我和粽子无缘,不必强求,吃现成的就行。正好我对包粽子没什么兴趣,借此机会,逃离家务,心里开心万分,压根儿不在乎妹妹在我面前使劲炫耀她包得完美的粽子,跑去跟哥哥们挂艾蒿去了。

记忆中每年的端午正午时分,闷热到极致后会有一场倾盆大雨降临。大雨冲刷了小城的污浊,街道干净明亮,空气清新。

给父母打完电话,收拾完家务之后,哥哥们会带着我们一起去山上采摘野果,十几个孩子,走在路上,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何况我的兄弟姐妹们个个生得都很漂亮。

这样的日子过了五年,后来外公病情加重,外婆的年纪越来越大,我们的课业又繁忙,她不得不回老家和舅舅们待在一起,方便照顾外公。外婆走了之后的端午,我们的节日又换了一番景象。

哥哥姐姐们一个接一个地上了大学,留下的人越来越少,我们的端午节越来越冷清,我上大学前我们剩下的5个姐妹一起度过了在小县城的最后一个端午节。

离开家乡到遥远的北方上大学3000多公里的路程,让我不得不在校园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从南到北,第一次知道北方人不吃肉粽,只吃甜粽,而且包粽子的米是事先泡过的。粽子是家离得较近的同学的妈妈托人带来的,里面包了大枣。说实话,第一次吃这样的粽子,觉得水分太多,味道寡淡,那份思乡之情更浓了。


外婆打电话问我北方的粽子好不好吃,我没回答,告诉她我很想念她,想念她包的粽子,电话那头的她心疼得不得了,许诺我过年给我包。妈妈也打来电话问我是否吃得惯北方粽子,我说挺好的,和我们的口味不一样。妹妹也会在微信里告诉我等我毕业回家了,端午她们一定会给一家子的人包粽子,做饭。

除了粽子口味的不同,戴五彩手绳也是第一次尝试。在端午的前一个星期,大街小巷都是卖五彩手绳的小贩,北方同学告诉我,这是他们的习俗,大家都会买。于是我也跟着他们一起买了,花花绿绿的,戴着挺好看。北方的端午节也下大雨,大雨过后,大家都会把手绳丢进小水塘里,表示驱邪。

几年后,渐渐习惯了北方粽子的清淡口味,漂亮的五彩绳,可惜也到了毕业离开的时候,那份和同学一起吃粽子的感动,一起戴五彩绳的喜悦也成为了过往。

今年的端午节终于有足够的时间回家和父母一起度过,我知道会有可口的饭菜,不同口味的粽子,即便我已很少吃糯食,母亲依然会准备很多。

在电话里跟外婆说今年端午我会回家看她,她开心得像个孩子,突然很失落地告诉我她太老了,手上没劲,包不了粽子了,电话这头的我泪如雨下。

哥哥们已经成家,几个姐姐要么上班,要么在外地,还在上大学的妹妹在家人群里说一定要回家过节。我知道,那些年一起过节的日子或许再也回不去了,我们都长大了,外婆年近九十,同学各奔东西。但是那些年一起过节的点点滴滴,每每想起都会觉得心里无限温暖。

端午对我来说,不只是传统节日、我的生日那么简单。它承载了我们一帮从小离开父母的孩子和外婆之间的感情,记录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成长,见证了我们亲人之间一路携手走过的日子,也是我在异乡一段独特的旅程,端午节是我成长路上一段温馨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