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香不怕巷子深,科技勾画田园美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 2022-11-15 14:54

由贵州大学“十百千”行动蔬菜产业服务团队牵头,会同清镇市农业农村局和安顺垦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建贵州省2022年经济作物产业“揭榜挂帅”韭黄技术服务揭榜团队,对清镇市暗流镇暗流河村贵州两山民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韭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服务,并建立700亩韭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基地。团队主要在新品种引进和筛选、集约化育苗技术集成试验示范、测土配方和科学施肥、高密度栽培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山地小型培土机应用和韭黄采后处理等技术上开展研究和技术服务。截止2022年10月,基地已全面完成第二茬韭黄的收割工作,部分地块即将开展第三茬韭黄收割,示范取得显著成效。

项目实施基地情况

  10月13日,团队组织贵州省果蔬工作站专家组、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蔬菜展业体系专家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专家及贵阳市蔬菜技术推广站专家组赴试验示范基地进行现场观摩与田间测产。团队从全国范围内收集韭黄和韭菜品种100余,通过基地小拱棚设施保护地集约化育苗进行品种筛选与种质评价筛选实验,初步认为韭星668、韭星30、韭星23、韭仙子F1和韭状元等出苗良好、生长茁壮,后期将通过抗性评价和韭黄产品品质评价后进行推广,进一步提升基地品种结构、田间产出和产品品质。 

韭菜新品种引进和筛选试验现场

韭黄生产基地(包括设施)全面实行科学土壤管护、机械化培土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通过测土配方和精准施肥,根据韭菜不同阶段水肥需求,建立科学的水肥施用模式,严格执行水肥管理技术规范,有效节约水肥成本28%左右。基地实行山地小型机械化与人工管护相结合的方式,引进适用于韭菜栽培的培土机10余台,田间松土、培土和除草效果良好,节约人工成本40%以上。在技术攻关期间,团队禁用各类型除草剂、应用控草布抑草,开发韭青治草,效果明显,有效抑制田间草害。根据国家绿色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要求,生产端严格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推进农艺与物理防控优先、高效低毒农药科学施用等措施,实现基地田园优美、产品清洁。目前,基地韭黄产品已完成国家绿色食品农残检测,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基地建立韭黄采后处理加工厂一座,占地1000m2, 加工厂内配备韭黄清洗、分级、分拣、预冷和包装等设备,厂区端由经销商驻点管理,韭黄产品远销国内多个大中型城市,市场端供不应求,未发生滞销和积货等现象。

韭黄生产田间管护和用药

韭黄采收与采后处理

经专家现场观摩与田间测产,在今年前期低温多雨、中期持续性干旱的前提下,基地露地栽培亩平均种植韭菜1916穴,每穴65-75株,毛菜平均单穴重0.485公斤,亩产量929公斤,亩净重786公斤, 商品菜739公斤,亩产值10379元,基地每年出产三季,总计年亩产值31137元。根据韭菜的中需光型特性,团队实现设施内高密度栽培,经专家现场观摩及测定,亩定植密度可达4446穴,每穴75株左右,设施内配备自动遮光和喷灌设备,受前期极端气候影响较小,植株生长情况明显优于露地种植。

露地韭黄现场观摩与田间测产

设施高密度栽培现场观摩及专家测定

2022年4月,贵州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组织了2022年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贵州大学“十百千”蔬菜产业服务团队揭榜了包括韭黄产业技术服务在内的5个贵州省2022年经济作物产业第一批“揭榜挂帅”蔬菜产业技术榜单。通过“揭榜挂帅”,团队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下沉一线创新创业,全产业链服务基层,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