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贵州·乡村寻游记】绿皮火车记录的“慢时代”和“人情味”(下)

贵州音乐广播 | 2020-06-19 17:17

曾经喜欢过万芳的那首歌《慢火车》:“慢火车,火车慢,我只能前进不能回转。因为心中燃烧着柔情,慢火车也能爬上山顶端……一路有欢笑有迷乱,也有田园风景和美丽山川……”

随着铁路一次又一次提速,随着动车、高铁的出现,如今人们的出行越来越快捷,像歌中那样慢慢行驶的火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然而,在黔中大地上还有这样一趟慢火车——往返贵州省贵阳市与铜仁市玉屏县的5639/5640次普速旅客列车,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绿皮火车”。从始发站到终点站全程337公里,运行下来要7个多小时,时速仅45公里,共有17个车站,分别是:贵阳、贵定、福泉、六个鸡、凯里、桐木寨、加劳、宝老山、黄平、施秉、水花、镇远、蕉溪、青溪、羊坪。从1976年至今,这列火车已开行44年,而在过去的22年间,从未提高票价,区间内最低2元,全程24.5元。

别看这列火车车厢少、速度慢,但对于沿线的村民来说,这列火车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的大问题。列车沿途停靠17个车站,其中像施秉、黄平、桐木寨、六个鸡等小站居多。由于当地深处苗岭山脉,出行十分不便,依靠这列火车,数千名学生走出大山,数百户村民增收致富。

绿皮车的旅途

一直能听到有节奏的车轮律动

窗外的风景也尽收眼底

旅途虽长,乐在其中

近日,916贵州音乐广播《原创贵州·乡村寻游记》采访小分队的濮琳、小妮踏上了这列绿皮火车,用声音和文字记录列车上的“慢时代”与“人情味”。

李雷是这趟普速旅客列车的列车长,每天工作的日常基本离不开:办理班组与车站交接、全列巡视、清理应急物资,组织检车......为了更好的帮助少数民族村民“走出去”,李雷和同事们在火车上搭建起了信息栏,为村民提供必要的务工信息,也协助农户在火车上销售他们的农产品。

用李雷的话说:“我们这边苗族、侗族比较多。对于他们自己种的农作物,自己养的土鸡、田鱼,我们把相关宣传信息和联系方式贴在车上,以便用列车广播进行宣传。”

列车信息交流板上张贴着劳务招工,农产品价格和交易信息。“很多群众通过这趟车把自己种的蔬菜拿到凯里去卖,我们张贴了凯里、施秉各地的蔬菜价格,让群众了解,免得他们吃亏。”李雷列车长介绍道。

来自黄平的农户吴治珍几乎每天早上都乘坐5639次列车去凯里卖菜,下午又从凯里乘坐5640次列车返回家里。“车费很便宜,才2块钱,要是没有这个火车,坐大巴车,来来去去三十块钱,卖的菜钱都不够车费。”

“多亏了这趟‘慢火车’啊!还是党的政策好,要不然我们自己种的果蔬都无法运出去,它让我们可以走出大山,把东西卖到更远的地方。”当地的菜农杨婆婆说。

从凯里站下了火车,916贵州音乐广播《原创贵州·乡村寻游记》的记者也跟随杨婆婆快步来到了凯里火车站周边的蔬菜市场。她放下竹筐,也不用叫卖,来往的顾客就团团围上开始挑选,挑好、议价、成交一气呵成。40多斤的枇杷,半小时内就全部卖完。

从农产品和山货的“搬运工”,到带动少数民族走上脱贫路,在高铁、动车快速度的时代,这趟绿皮火车踏踏实实地跑着自己的“慢速度”,而正是这样的“慢速度”,开出了百姓脱贫致富的“快车道”。李雷列车长告诉记者,虽然这列车一直处在亏损运营的状态,但公益慢火车一定要开到脱贫致富那一天,完成它的使命。

如今,这趟绿皮火车承载的故事也已经被拍成电影。由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牵头、州演艺(集团)公司组织实施制作的电影《绿皮火车》在凯里完成并顺利杀青。将于今年9月宣发,10月中旬通过院线、网络发行与广大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