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者】李飞“漫漫考古路”——夜郎寻踪

V-FM106.2贵州都市广播 | 2020-10-15 19:21

书籍点亮生活

让《领读者》带我们到达最远的地方

像一艘船,如一匹马

穿越时空,跨越山河

读书,读人,读世界

夜郎寻踪1

夜郎寻踪1

00:00 / -
夜郎寻踪2

夜郎寻踪2

00:00 / -
夜郎寻踪3

夜郎寻踪3

00:00 / -
夜郎寻踪4

夜郎寻踪4

00:00 / -

本期领读者:李飞 贵州省博物馆馆长

李飞,1976年8月生于云南昌宁,毕业于四川大学考古系,史学博士。历任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2010-2017),贵州省博物馆副馆长(2017-2020),2020年3月起任贵州省博物馆馆长。

少年时,他酷爱文学;青年时,他学习考古;中年时,他成为博物馆的“看门人”,听他讲述漫漫考古路以及博物馆之美……

夜郎,是战国秦汉时期活跃在云贵高原东侧的一个地方王国。汉武帝时期,在汉王朝开发“西南夷”大潮下,夜郎并入汉帝国行政区划。魏晋以降,夜郎古国从史实走向传说。

今天的故事,要从一个枸酱的故事说起……

夜郎初现:一段由枸酱引发的故事

夜郎不仅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十分神秘,汉代时,汉王朝也是从一种名叫“枸酱”的食物,才第一次听说夜郎。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使唐蒙在出使南越时,在南越吃到蜀地产的枸酱,了解到枸酱是由蜀地贩运到夜郎,再由夜郎沿牂柯江转运到南越,夜郎才开始进入西汉帝国的视野。

夜郎自大:西南丝绸之路的开拓

夜郎自大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成语最初源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见到蜀布和筇竹杖,并得知在身毒(今印度)有许多蜀人在那里经商,专营中国西南的物品。由于当时西北的丝绸之路受到匈奴控制,汉王朝由此意欲打通这条以“蜀——身(yuán)毒道(我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为主线的西南丝绸之路,派遣汉使先后出访滇、夜郎。面对陌生的汉王朝,滇王首先问出“汉孰与我大?”,同样的提问使夜郎背负“自大”之名二千余年。

汉王朝随后对夜郎的开发,也正是为了打通西南丝绸之路,取得和域外的联系。同时利用夜郎与南越连通的水路牵制南越。

夜郎的覆灭

夜郎见诸文献的年代最早是战国时期。根据《汉书》记载,汉成帝河平年间(前28-前25年),因夜郎王兴造反,被牂柯太守陈立剿灭,夜郎国亡。

夜郎传说

今天的夜郎故地流传着和夜郎相关的两个重要传说:庄蹻王滇(夜郎)、竹王传说。这两个传说通过两种不同的叙事方式,来表明和他们祖先的来源。庄蹻王滇(夜郎)可能是华夏边缘的人群融入到华夏的一种模式化的叙事,其在《史记》《汉书》《后汉书》《华阳国志》都有记载,讲述了楚国的将军西征夜郎至滇池地区。竹王传说则采用本土化叙事,其见于东晋时期的《华阳国志》,以带有神话色彩的始祖叙事方式,讲述了夜郎王多同从三节大竹中破竹而出的故事。

文献记载的夜郎

见诸文献记载的夜郎国从战国至西汉晚期。今天学界普遍认为,夜郎国的地域即在南北盘江相夹的滇东黔西地域。夜郎国存续年间,文献记载其与滇、句町、漏卧、南越、楚、秦、西汉等都有过交流联系。

翻开陈旧画卷,触摸文物痕迹,听见历史的声音,探索夜郎的故事,听李飞的“漫漫考古路”……

本文部分图文信息来源:微信公众号“西汉南越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