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第十五届“杜鹃书荟”曲艺大赛新创作品改稿会在贵阳举行

贵州省文联 | 2021-08-10 10:13

近日,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毕节市委宣传部、贵州省曲艺家协会、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的第十五届“杜鹃书荟”曲艺大赛新创作品改稿会在贵阳举行。

图片

此次改稿会邀请了贵州省曲艺家协会原副主席段春林,贵州省教育厅教师教育学校高级讲师杨远承,贵州大学二级教授省核心专家贺祝平,贵州省黔剧院一级作曲家谢昭君,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艺术学博士陈忠松,贵州广播电视台节目创作中心副书记、高级编辑陈发林,贵州省红十字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博爱云”大数据平台总编辑张煜担任组成专家评审组,会议由贵州省曲艺家协会秘书长梁正帮主持。

图片

会上,贵州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彭治力介绍说,“杜鹃书荟”曲艺大赛是贵州省文联的品牌赛事,也是全省广大曲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展示曲艺创作、表演、理论研讨、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目前已成功举办14届。谈及“杜鹃书荟”曲艺大赛的发展目标,彭治力表示,希望全省曲艺工作者借助“杜鹃书荟”曲艺大赛这一平台,推进艺术创新,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曲艺优秀作品。同时,在不断进取中把贵州曲艺继续发掘、传承、创新,引向纵深新高度,向更高的高峰攀登。

图片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一级调研员杨戈对此十分赞同,杨戈说,“希望通过此次改稿会,使我们的新创曲艺作品更加丰富多彩,能够充分挖掘各地区民族文化、特色文化,促进全省曲艺艺术交融交流,让曲艺等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十五届‘杜鹃书荟’曲艺大赛将在毕节举办,作为承办方,我们高度重视,一定会不遗余力地把比赛办好。”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调研员安黔也对大赛的到来非常期待,“希望通过这次曲艺大赛,让更多人了解毕节、认识毕节、爱上毕节、走进毕节,为毕节的曲艺文化发展添砖加瓦。”

图片

33年来,“杜鹃书荟”曲艺大赛立足大众、鼓励创新,为群众送去无数欢声笑语。贵州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徐小雁表示,“下一步,按照省文联‘一协会一品牌’的目标要求,贵州省曲协将积极推动‘杜鹃书荟’品牌赛事的成长,团结引领全省广大曲艺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曲艺界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不懈努力。”

在为期两天的改稿会中,专家评审组从曲艺创作的艺术特性、故事选材的切入、设置包袱的处理、现身说法的表演等方面对全省各市州报送的40余件新创作品进行了点评。会上,与会成员还就如何继承传统、改革创新,推出我省曲艺精品,繁荣贵州曲艺事业,提升贵州曲艺整体水平,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

图片

段春林从作品的细节、人物、结构等进行了评价,他认为,此次参选作品紧扣时代、突出主题、立意清晰,既有反映人民新生活的内容,也有对社会现象进行探讨的新选题,涉及相声、评书、快板、贵州琴书、苗族嘎百福等多个曲种,呈现形式丰富多彩。但也有部分作品出现主线模糊、文字空泛等问题,希望曲艺作者后期进一步调整完善,将内容精细化,给观众带来更加优秀、深度的曲艺作品。

贺祝平非常认同改稿会面对面点评作品的方式。在她看来,曲艺作者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真诚、有效的沟通,提出问题、发现不足的同时,也能挖掘作品潜力,在探讨与理解、倾听与思考的良性互动中营造更加纯粹的创作空间。贺祝平认为,作者对文体准确把握也是曲艺作品十分重要的因素,大家应在文字上注意语言和逻辑的表现,让作品兼具艺术与文学的生动魅力。

图片

此外,专家评审小组成员杨远承、谢昭君、陈忠松、陈发林、张煜,也对此次参赛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作品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很接地气。同时,专家评审小组还建议作者们在创作时,要对材料进行取舍,找准典型环境、典型事件,应把贵州精神和贵州故事精准表达、细腻呈现,尽量用故事和细节赢得观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