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者】闻好“好好聊天”:住得好一点

2021-11-23 17:55

书籍点亮生活

让《领读者》带我们到达最远的地方

像一艘船,如一匹马

穿越时空,跨越山河

读书,读人,读世界

多一度听见,多一度温暖

【好好聊天】

本期话题:住得好一点

栖身之所,向来都是人类最重要的生活保障之一。不论是乡下的茅草屋、游牧民族的毡房、铺着大理石地砖的外滩豪宅,还是几个人合租的公寓……居者有其屋,使其有所依、有所靠,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社会的根基所在。

从原始社会的洞穴居住,到后来的乡村居住,再到城市居住,我们居住的环境与房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外部到内部,这些变化也彰显了每个时代不同的特征,以及人类共同的愿望:我们不仅要有房住,还要住得更体面,更有尊严。

南方:从有房住到住得好一点,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闻好:城市化的进程势不可挡,我们对居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
杨朔住得好,是要满足身体和心灵的共同感受

 

本期聊天者:杨朔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 

将城市中存在的问题考虑进来,将老龄群体、弱势群体、贫困群体、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小众群体考虑进来,也许是想象未来城市图景的第一步。

城市研究学者迈克尔·巴蒂曾提出,21世纪正在见证一个巨大的转变——从200多年前大多数人都没有居住在城市里的世界变为一个人人都居住于城市中的世界:这不是从“城市1.0”到“城市2.0”,而是从“没有城市”到“有城市”、从“非城区”(甚至农村)到“城区”的转变。

尽管我们身处城市当中,与城市建立新的联结,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涌进城市的历史并不久远。

仅仅在一个世纪以前,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20%。在最不发达的国家,这一比例仅为5%。自那时起,世界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在2008年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发展及其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对未来城市的新愿景,在近年来被不断提出。

除了附加天马行空的烂漫憧憬,设想未来城市的重要前提,在于预判未来会面临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因此,诸如人口增加、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流失、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现状成为未来城市规划者和想象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林荫大道漫步,沿街道、河流行走时,人们可以完成深刻而有意义的交谈。但爬楼梯和乘坐电梯时,这种谈话发生的几率很少。

人们始终对地面拥有强烈的依赖和需求,渴望与地面连接。未来城市研究室研究员帕诺斯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在多层购物中心和复杂建筑里,人们不仅要找到一条水平维度的出路,还要找到垂直维度的出路。

垂直城市还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高耸的建筑将遮天蔽日,向地面投下一道巨大的阴影,势必有居民被迫让渡自己的阳光权益;老生常谈的热岛效应,则将在垂直城市中比肩而立的高大封闭建筑间进一步加剧。

【好好聊天】和你聊:住得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