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博物馆里的贵州》40夜|汉代12号墓主人:贵州说唱达人?

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茅台之声 | 2020-05-20 20:48

汉代12号墓主人:贵州说唱达人?

汉代12号墓主人:贵州说唱达人?

00:00 / -

今日陪伴曲《一眼千年》

没有电也没有网络,2000年前的贵州人是不是很枯燥?如果你这样想就错了,汉代的文艺青年可不比现在少,看现场演出听说唱那也是常有的事情。

其实,汉代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枯燥,想要穿越到汉朝,那是现在还无法实现的梦。想要了解汉代的贵州,那就请跟着我们的文物一起去看看2000年前这片土地上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12号墓的主人是一个十足的文艺爱好者,陪葬品中发现了8件艺术陶塑,它们只有十几厘米高,姿态各异,有的说唱、有的抚琴。

每逢休假,文艺青年们可能会选择去看一场演唱会、听一场乐队现场,或者听一次传统相声。如果穿越到2000年前,汉代的文艺表演也一定不会让文艺青年们失望。

考古工作者们在贵州的汉墓里,发现了说唱俑、抚琴俑、跳舞俑……热爱文艺的汉朝人甚至在死后也要将文艺工作者们象征性地带到地下,方便随时来一场现场表演。

1972年,考古工作者们在黔西县林泉区野坝和罗布夸等地,清理发掘古墓十余座。其中,12号墓的主人是一个十足的文艺爱好者,陪葬品中发现了8件艺术陶塑,它们只有十几厘米高,姿态各异,有的说唱、有的抚琴。

在贵州省博物馆“历史贵州”展厅的陈列柜里,有一个瘫坐在地上的陶俑,他仰着头嘴微张,一只手轻轻地抚在脸上擦拭落下的眼泪,似乎在控诉着什么。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在东汉十分流行的说唱俑,他们才是名副其实的“老戏骨”。

说唱是东汉民间的一种表演形式,表演全凭一张嘴,张口便来,一抬眼一举眉都是戏。和时下流行的嘻哈说唱表演形式虽大相径庭,但也有颇多相似之处,一段即兴说唱对于这些汉代“老戏骨”们来说应该也是家常便饭。

除了听说唱,12号墓的这位文艺爱好者,还是十分喜好歌舞表演。一个跪坐在地上的抚琴俑,男子模样,身着右衽长袍,古琴摆放在双膝上,双手抚琴低头颔首。和他对应的还有一个听琴俑,这是一名女子,发髻高束,同样身着宽袖长衣,身体略微朝前倾,头向右歪,右手轻轻放在耳旁,从微笑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她一定听到了美妙的音乐。

一男一女,一人弹琴一人欣赏,这种令人歆羡的高山流水之情埋藏在古墓2000多年,直到现在才得以在博物馆中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