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保护动植物频频现身 贵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23-04-23 16:02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着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对石漠化、历史遗留矿山和流域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森林覆盖率连续增幅、退耕还林面积、石漠化治理面积均位居全国首位。

为黔金丝猴扩建美好家园

地处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县核桃塆,森林覆盖率达97%。眼下,村民们正抢在月底前,完成最后一批生态廊道树木的种植,通过呈带状种植四照花、武当玉兰、风杨等植被,拓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黔金丝猴的生活空间。

复绿土地穿“新装”

在江口县太平镇,工人们正抓紧春季森林抚育“黄金期”栽种绿植,当地的矿山生态修复、河道综合治理、农田生态功能提升等项目也在同步推进。

江口县山水项目矿山修复施工员李峰告诉记者:“目前种植龙柏和红玉石兰共计1800棵,种植面积6800余平方,不仅能够绿化和美化家园,还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

靠山护山 靠水护水

在贵州,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六盘水市钟山区的水城河经过大力治理,加上当地群众的共同守护,现在已经水清岸绿,成为了市民健步休闲的首选地。

夫妻守护乌江36年如一日

在瓮安县丰岩村,村民卢锡永和妻子坚持定期清理乌江岸边垃圾,巡河护河长达36年之久。卢锡永说自己生在河边、长在河边,看到河干净了心里很高兴。

一批国家二级保护动植物被发现

前不久,三都县的水务工作人员在巡查中,发现了正在溪流中爬行觅食、栖息的蝾螈、石蛙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三都县河长制工作站副站长吴显耀告诉记者:“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水质要求特别高,说明三都的水质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会加大巡河力度,保证它们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的栖息环境。”

在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到了中华鬣羚、毛冠鹿等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的活动影像。2016年至今,当地的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生动物达26种。

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王逍说:“综合分析近两年来的监测数据,中华鬣羚、毛冠鹿的分布数量逐年增大,说明保护区内适合野生动物生存的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

册亨县南盘江国有林场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红豆树群落,经专家组实地考察,该种群数量、规模在全国都较为罕见。

近年来,贵州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全力保障自然资源要素,筑牢珠江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石漠化面积减少超2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2.8%,已知生物物种24000多种,居全国前列。 

来源:

铜仁台 遵义台 黔西南台 六盘水台 左宇 徐文广

德江融媒 江口融媒 碧江融媒 习水融媒 瓮安融媒 三都融媒 册亨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