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有理路 “乳”亦可为 ——乳腺MDT多学科共话沙龙

公共事务部 | 2024-05-22 10:09

古语云,医经折肱,方能察人病理。只有经过多次实践,才能了解人的病理,只有走上正确的医学理路,才能有所作为。近日,由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贵州医科大学教育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乳”亦可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MDT多学科共话沙龙圆满举行。参加本次沙龙的专家有:乳腺外科(刘蜀主任医师、杨海松主任医师罗轲副主任医师、张立主治医师、杨森果主治医师)、肿瘤内科(常建英副主任医师)、超声科(施丽英副主任医师、谢瑾副主任医师)、影像科(李晶副主任医师、陈静副主任医师)、病理科(徐澍副主任医师)、护理团队(李红副主任护师、陈善玉主管护师)。来自不同科室的专家集聚一堂,展现出贵医附院在乳腺疾病领域的协作意识与专业实力,为乳腺之理路提供MDT多学科共话的科学范式。

“以患者为中心,在标准化治疗规范指导下,各相关科室对整体治疗的科学性、安全性、合理性进行评估,作出最优治疗决策。”在乳腺外科刘蜀主任医师的介绍下,MDT(多学科协作讨论模式)团队的专业实力和人文关怀尽显。在贵医附院乳腺癌MDT团队的通力合作下,全国乳腺癌诊疗团队连线会议、联合义诊打通更多对外交流的渠道,地州巡讲、组织讨论提高贵州省乳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在“乳”亦可为的医疗理路上,贵医附院乳腺癌MDT团队贡献出有为之力与进取智慧。

作为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一度成为热词,在语言文化的发展下隐含着公众对这一乳腺疾病的恐惧。基于此,对乳腺疾病的科普变得极为重要。乳腺外科罗轲副主任医师就“什么是乳腺癌”开启多学科科普之论述。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我国发病率超过45/10万人,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新发乳腺癌的高峰年龄段为45-59岁,城市发病率更高。

遗传、内分泌、生活习惯及乳腺其他疾病都有可能导致乳腺癌的罹患。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情况:①家族史(直系亲属中曾有人患乳腺癌);②BRCA基因突变;③月经初潮较早(早于12岁)绝经晚(晚于55岁)月经周期短(<25天);④长期口服避孕药或接受激素代替治疗;⑤饮酒过度;⑥超重肥胖;⑦曾长期或一次大剂量接受电离辐射;⑧患有其他乳腺疾病(如乳腺重度不典型增生等)。当然,尽管乳腺癌发病率上升,但随着治疗手段的完善,预后越来越好,我国乳腺癌的死亡率保持平稳,而且绝大多数乳腺增生并不会进展为乳腺癌,定期(6-12个月)复查和有症状随时就诊才是可取之举。

接着,肿瘤内科常建英副主任医师从放射治疗的角度介绍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及程序。乳腺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射治疗对于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疗效和生活质量都至关重要。两种情况需要放疗:①保乳术后放疗适应证(保乳术后的患者,包括浸润性癌、原位癌);②改良根治术后放疗适应证(a.发肿瘤最长径≥5cm,或肿瘤侵及乳腺皮肤、胸壁(即T3-4)b.腋窝、锁骨上、内乳淋巴结转移(即N+)。c.对新辅助化疗后接受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如果新辅助化疗前或手术病理中乳腺肿瘤最长径≥5cm,或者新辅助化疗前或术后病理证实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均应接受术后辅助放疗。)放疗的主要流程为:制模、定位及定期放疗,放疗次数是根据病人肿瘤的类型、分期以及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定的,一般患者做20次到30次。如果适合做SBRT或者SRS,只需要做10次以内。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检查是守护健康的第一步。超声科施丽英副主任医师和影像科李晶副主任医师分别以“如何解读超声报告”及“超声、钼靶和磁共振之间的差异与选择”为主题,详细阐明了乳腺筛查和影像检查的重要性。施丽英副主任医师解释并明确了乳腺BI-RADS分类及意义:BI-RADS全称为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即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其目的是对乳腺影像学检查进行规范化描述和分类,以便于医生对乳腺病变进行准确评估、诊断及后续治疗建议。它适用于各种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如乳腺X线摄影(钼靶)、超声、MRI等,为乳腺疾病的筛查、诊断和随访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李晶副主任医师详细说明了乳腺超声、乳房钼靶(X线)检查及乳腺磁共振(MRI)检查的差异性:超声检查对判定肿物是实质性还是囊性具有优势,无辐射无损伤且可以反复检查,存在微小钙化灶显示欠佳、检查操作者的手法切面不同等局限;钼靶检查则适合于脂肪型、腺体疏松的乳腺,对一些微小病灶诊断特异性非常高,对靠近胸壁的组织或乳房体积较小投照会存在一定盲区;乳腺磁共振可以从整体上为双侧乳房提供多序列的病灶结构数据及功能代谢数据,对软组织的对比分辨率也非常高,对病灶的良恶性的鉴别有非常好的启示意义,但存在费用高昂、过程复杂、耗时较长及不适合孕期妇女使用等局限。概言之,超声和钼靶是常规的检查手段,磁共振是二者更进一步补充,具体情况需根据医生建议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

病理科徐澍副主任医师以“乳腺癌病理诊断流程”为主题阐述了乳腺癌在病理层面的流程表现,具体而言,重点如下:①乳腺组织标本规范化前处理(规范化处理标本,可以避免常规病理诊断中出现误诊,漏诊,过度诊断。)②标本固定-及时固定(穿刺或切除后的乳腺组织应立即固定;离体时间超过60min,将导致组织蛋白和DNA的降解,从而影响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检测的结果。)③取材及大体描述(大体检查及记录:按外科医师的标示对送检标本进行定位。测量标本3个径线(体积长X宽X高)的大小。标本皮肤,乳头,上侧,下侧,内侧,外侧,被盖组织,基底组织均需取材。记录每块组织所对应的切片总数及编号。)在标本切开-纱布分隔-放入固定箱-加固定液,过夜固定这一过程中,固定液、固定时间、标本前处理、取材数量等诸多细节均严格按照标准,否则会造成极严重的后果。

护理团队就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及乳腺癌患者饮食指导发言,副主任护师李红对乳腺癌术后康复运动进行演示。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恢复患肢功能、减轻患者水肿并提高生存质量。当然,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及运动量,选择患者可耐受的运动强度,避免出现明显疲劳、疼痛。在饮食上,则需要注意讲质讲量,谷物(主食)、优质蛋白(鱼蛋奶等)、水果蔬菜三者的占比应为4:3:3,忌烟酒、肥腻、油炸、变质等食品。

在各科室严谨细致的科普讲解后,乳腺外科主治医师张立主治医师杨森果进行病例汇报,各学科据此开展深入讨论和研讨。指出该案例乳腺核磁诊断意向为1.左乳外上象限肿块,BI-RADS分类:4c类。2.考虑右乳内上象限腺病结节,BI-RADS分类:2类,建议随诊并结合超声。经乳腺穿刺、全身检查、PET-CT等流程,诊断为左乳浸润性癌cT2N0Mx三阴性,各学科就后续治疗深入讨论,主要论及手术-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手术、全身治疗-治疗方案。影像科陈静副主任医师及超声中心谢瑾副主任医师对相关影像学评估进行了分析,病理科徐澍副主任医师对病理类型及生物学特征进行了阐述,乳腺外科杨海松主任医师及肿瘤内科常建英副主任医师对该患者的局部及全身治疗做出了指导。

MDT意味着多学科,也内含着多学科协作的共创共建意识。在医理与病例的讨论中,各学科深入交流,展现出贵医附院团队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