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生命最后一程——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疼痛科安宁疗护区
电影《心灵点滴》中,帕奇·亚当斯医生用幽默与真诚打破冰冷的医疗壁垒,让患者感受到生命的温度。正如他所言:“治疗不仅是治愈疾病,更是治愈心灵。”在生命的终点,当医学无法逆转疾病时,安宁疗护便成为守护尊严与温暖的“最后一道光”。
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有一处特殊的病房——安宁疗护区。安宁疗护区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为生命末期患者提供身体、心理与精神的全方位照护,让每一段人生旅程都能优雅落幕。这里没有冰冷的仪器喧嚣,也没有匆忙的脚步声,有的只是温暖的陪伴、专业的照护和对生命的极致尊重。
安宁疗护区自2024年9月10日运行以来,已为35位肿瘤终末期患者提供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安宁,累计开展疼痛评估与干预800余次,心理支持服务200余小时。他们当中既有为国家建设挥洒青春的“三线”前辈,也有扎根贵阳奉献一生的建设者,还有跨越千里来此养老的异乡人。在这里,生命的最后一程被温柔托起,每一个故事都诠释着“善终”的意义。
1.“三线前辈的最后一课”
一位85岁的老工程师,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投身贵州“三线建设”,晚年因晚期肺癌入住安宁疗护区。团队不仅为他定制了精准镇痛方案,更通过口述历史记录了他的奋斗故事。离世前,他握着家人的手说:“这里让我想起了年轻时建设祖国的热血,走得安心。”
2.“贵阳建设者的归处”
一位为贵阳城市规划奉献半生的退休干部,在病区度过了最后两个月。社工团队为他策划了一场“城市记忆”主题告别会,老同事和学生在留言册上写满感激:“您建设的贵阳,永远有您的名字。”
3.“跨越千里的安宁”
一位从内蒙古到贵阳养老的晚期胃癌患者,病区不仅为他联系远方的子女进行线上告别,还邀请志愿者用马头琴为患者演奏草原民谣。他说:“贵阳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温暖让我不再害怕远行。”
4.“特别的金婚”
一位晚期肺癌患者与妻子十分恩爱,转入安宁疗护区后,团队为满足患者及家属的愿望,在病房为两位老人举行了结婚五十周年纪念日仪式,患者家属对安宁疗护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
护理人员为患者修剪指甲护理人员教患者做手指操
安宁疗护:温柔的生命守护者
1.定义与理念。安宁疗护(Hospice Care)并非放弃治疗,而是将医疗目标从“治愈疾病”转向“缓解痛苦”。通过专业团队协作,控制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与社会关系,帮助其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命的终点。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述,其核心理念是“不加速也不延迟死亡,尊重生命的自然历程”。
2.安宁疗护与安乐死的本质区别。安乐死通过药物主动结束生命,而安宁疗护是“用爱对抗痛苦”。通过姑息治疗(如镇痛、营养支持、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痛苦,既不刻意延长无意义的生命,也不加速死亡进程,而是让患者在舒适与尊严中自然告别。
服务内容:全人、全家、全程的关怀
1.身体照护:减轻痛苦,提升舒适度 症状管理:针对疼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终末期常见症状,采用药物与非药物结合疗法(如按摩、音乐疗法、芳香治疗、镇痛泵)。舒适护理:保持环境整洁,提供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会阴护理、肛周护理、营养支持,让患者感受身心的舒缓。
2.心理支持:化解恐惧,拥抱平静 死亡教育与心灵对话:帮助患者梳理未了心愿,引导其完成“四道人生”(道谢、道歉、道爱、道别)。 家庭支持:为家属提供哀伤辅导,协助处理丧葬事宜,减轻心理负担,实现“逝者善终,生者善别”。
服务团队:多学科协作的温暖力量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安宁疗护团队由医生、护士、社工、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组成,各司其职的同时也紧密协作,用专业与温情构建起生命的支持网络。
医生与护士:制定个性化镇痛方案,24小时监测症状。
心理咨询师:疏导患者及家属的焦虑与恐惧。
志愿者:通过陪伴、朗读或音乐演奏,传递温暖。
适用人群:让关怀无界
1.疾病终末期患者(如癌症晚期、器官衰竭等),预期生存期少于6个月。
2.患者及家属自愿接受安宁理念,拒绝过度医疗干预。
3.任何年龄、任何疾病阶段的患者,包括儿童与老年人。
打破误解:安宁疗护不是放弃,而是更深层的爱
1.误区纠正选择安宁疗护等于不孝。并非如此,安宁疗护实则是对患者意愿的尊重。曾有一位家属含泪坦言:“在ICU抢救时,母亲浑身插满管子,我却无法握住她的手。转入安宁病房后,我们终于能静静陪伴她最后一程。”安宁疗护等于等死。安宁疗护是通过积极控制症状,让患者余下的时光更充实。如一位老人临终前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录制了送给孙子辈的生日祝福,留下了永恒的爱。
2.文化融合从忌讳到接纳。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善终”,而安宁疗护正与之契合。我们倡导“生死教育”,通过社区讲座、影视作品等传播理念,逐步打破对死亡的恐惧与回避。
结语:让告别成为温暖的仪式
生命如四季,凋零亦是自然。《心灵点滴》提醒我们:医学的温度在于对人的关怀。在安宁疗护的旅程中,我们愿以专业和爱心守护每一份尊严,化解每一分痛苦,让生命的谢幕成为一场充满爱与告别的仪式。
联系方式
疼痛科安宁疗护区:0851-86505736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疼痛科·安宁疗护区
安宁疗护区共拥有医护人员17名,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8名,硕士2名,在职研究生1名,安宁疗护专科护士2名,营养专科护士1名,国际芳香治疗师1名,心理咨询师2名,中医治疗师1名。
安宁疗护区依托医院先进的专业化癌痛控制技术与优势条件,致力于对肿瘤终末期患者进行完全的主动医疗照护和舒缓治疗护理,在《“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充分知情、自愿选择”的原则下开展安宁疗护服务,2022年2月入驻“安宁疗护缓和医疗机构”,率先在省内为社区临终患者开展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生命教育,推进大众对“优逝”观念的认可,为癌痛患者提供“私人定制”的抗癌及姑息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王 远 军
主任医师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疼痛科主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疼痛科学科带头人。从事慢性疼痛诊疗工作20余年。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软组织痛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委会第一届腰背痛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委,贵阳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贵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国际风湿疼痛医师集团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擅长脊椎源性疼痛、四肢关节疼痛的微创介入手术治疗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痛、顽固性疼痛的治疗。
李 洪 广
副主任医师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宁养院副主任。从事疼痛临床诊疗工作15年余,发表疼痛学术论文6篇,参编《实用临床麻醉学》专著一部,专利注册三项,参编诊疗规范一项,《黔医人才》,贵阳市疼痛学会委员。
擅长癌性疼痛、各类慢性疼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慢性紧张性头痛、颈源性头痛、神经痛、交感神经链综合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纤维肌痛综合症、全身性生疼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症等疼痛疾病的诊治及治疗。
肖 诤 主治医师
从事疼痛诊疗工作12年余,对偏头痛、颈源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外伤后头痛和腰穿后头痛、神经痛等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肿瘤导致的癌性疼痛的诊断及治疗。
应用神经阻滞技术、小针刀治疗技术、银质针治疗技术、脊髓电刺激、肢体骨水泥成形术、臭氧治疗技术、射频治疗技术、鞘内药物输注技术、椎间孔镜技术等治疗相关疼痛。
在职研究生,发表疼痛学术论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