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被甘道夫以“莎士比亚戏剧腔”朗诵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说起杜甫,我们中国人家喻户晓,那是“诗圣”啊!
可是英国人眼里的杜甫是什么样的,你能猜到吗?
最近,BBC就拍了一部纪录片向英语世界的观众介绍这位中国伟大的诗人。
而对于熟悉杜甫的中国观众来说,纪录片中的一大看点则是BBC邀请了“老戏骨”伊恩・麦克莱恩(Ian McKellen)爵士以“莎士比亚戏剧腔”朗诵杜甫的诗——当然,是翻译的英文版杜诗。
这位麦克莱恩爵士是不是看着有点眼熟?没错,他就是电影《指环王》中的“甘道夫”,那个睿智的巫师。
作为英国的国宝级演员,伊恩·麦克莱恩还扮演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角色:
《x战警》中的万磁王
《李尔王》中的李尔王
虽然已经81岁,这名老艺术家仍活跃在在荧幕和舞台上。而在此次这部纪录片中,扮相严肃的他正襟危坐,俨然一名专业的朗诵者。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专业,就是这部纪录片的态度:
《杜甫,最伟大的中国诗人》
以这样一个不吝赞美的标题作为开篇,本片按杜甫生平为引,顺着他的人生足迹游遍中华河山。随着场景变迁,杜甫的诗句自然而然地出现——
虽然语言不同,伊恩·麦克莱恩深沉优雅的莎剧腔仍是念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怆。
除此之外,《壮游》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月夜》
《春望》
……
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篇目经他演绎,以一种别样的形式展现在英国观众面前。正如片头所说:
“与杜甫在中国无人不晓的境况相反,在西方杜甫鲜为人知。在东方他是不朽的;在西方,却少有人听过他的名字……”
而且这部纪录片讲述的不只是杜甫的一生,也讲述着当时的唐朝:那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年轻时进入长安的杜甫意气风发,期待施展抱负,为生民立命。当他入朝,面对的却是腐败的朝政,专权的外戚,各怀鬼胎的同僚。
之后安史之乱爆发,他成为了战争灾民的一员。与无数穷苦百姓一同,在战火中颠沛流离。
这些特殊的经历成就了他与他的诗句,让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纪录片中,主持人行至杜甫草堂,问及游人为何喜爱杜甫。从众多回答中,他总结出一个答案:
“虽然杜甫没能在朝堂上拯救苍生,但通过他的诗,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远胜任何一名帝王”
对于中国人来说,杜甫不仅仅是一个诗人,还是国家价值与良知的守护者。一千多年来,他的诗篇被不断传唱,直到今天,他的诗句也依然存在于中小学的课堂。在纪录片的结尾,一群小学生在清明节拜祭杜甫,献上鲜花,朗诵他的诗句。
这些诗句超越了时间,不论何时都能扣动国人的心弦。如今,这些忧国忧民的诗篇将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