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的思念,溢于“家书”之外|虽不曾见过您,虽不知您的名……
贵定县郁郁青山间的一座座红军坟,埋葬着当年“投身革命即为家,血洒异乡卫祖国”的无名英烈。而在一代一代当地人的内心深处,也埋藏着86年来对失踪亲人的深切思念。

虽不曾见过您,虽不知您的名……
00:00 / -黄土寨(今贵定县新巴镇新华村)的红豆杉古树及碑刻
“敬爱的爷爷:
您离开黄土寨已经整整86年了,大山隔开了您和祖母、父亲的联系,却加深了我们的思念。父亲在世时,常听他提起您的故事,在那个岁月动荡的年代,祖母和父亲想方设法寻找过您,但是都了无音讯。在您离开的第二年,祖母去世了,弥留之际还念着您的名字。父亲吃着百家饭长大,后来成家立业、生儿育女。
父亲时常教诲后辈,我们能有安稳的今天,是无数革命先辈的鲜血得来的。他也曾骄傲地告诉我,有您这样的父亲感到非常光荣。现在,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安定富裕,家家户户都能吃饱饭穿暖衣,我们家还盖上两层的新房子。您留下的老房还在,算是留个念想,我打算还要在上面放一颗闪闪的红星,让后人谨记我们是革命先烈的后代,把红军长征精神传承下去……”
又是一年清明时,57岁的陈斗贤提笔写下思念,字里行间都是对爷爷陈灿坤的崇敬之情。86年前,红军长征过贵定新巴,在黄土寨等布依族村寨宿营。部队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每到一处就大张旗鼓宣传革命真理,访贫问苦,打土豪济穷人。原本因害怕躲进山里的布依族人纷纷认识到“红军是干人的军队”,不仅安心回家,还送粮食给红军煮饭。黄土寨中的青年陈灿坤、陈明斌、陈灿理、陈灿炳等积极分子自告奋勇,主动为红军带路。
陈灿坤的孙子陈斗贤
“寨子里的老百姓当时不清楚,说是‘梁子’(土匪)来了,不敢露面,就跑到山上去躲。红军就跟他们说,你们不要跑,我们是共产党,不是来害你们的。红军送东西给他们,还把地主土豪家的猪杀了,分给大家吃。红军怕打搅人家,就到红豆杉树下去住。我爷爷给红军带路,我们这里有四个人跟红军走了。”陈斗贤说。
陈灿坤走时匆忙,没来得及知会家里。他的儿子陈星祥当时还不到6岁,吵着嚷着要找爸爸。双目失明的妻子就牵着年幼的儿子一路乞讨,从贵定一直走到龙里,四处打听寻找陈灿坤。孤儿寡母吃尽了苦头。陈斗贤说,父亲陈星祥在世时,每每回忆到此总会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我父亲在龙里帮人家放牛,放了一年,好像牛不在了,主人家就把他赶走了。回来的第二年,我奶奶死了。后来,我父亲听老一辈人说,我爷爷他们是跟红军走了,不用去找了。”
四个年轻人跟着红军走后再也没回来,寨子里也留下了另外两名无名烈士的故事。老人们说,当年有两名红军伤病员被抬进了寨子,由于伤势过重不幸牺牲。次日,部队即将离开,首长就留下10块大洋,拜托乡亲们处理后事。村民们按照当地风俗妥善安葬了这两名红军烈士,把他们掩埋在后山树林中一块叫做“画眉田”的高地。此后,每年清明祭扫、中元焚香,人们都不会忘记那儿有两座红军坟。
“我爷爷他们跟着红军走了,也不知道到了哪些地方。爬雪山过草地,在什么地方牺牲,我们都不知道。我们这里的两座红军坟,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每年都要去看一下,去那里祭奠。这个清明,我们把坟迁到公墓,那里条件好一点。”陈斗贤说。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红军长征两次路过新巴,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数年来当地群众默默守护着长眠于此的无名英雄们。在距离黄土寨约6公里的甘塘寨,小红军“筱贵”的故事代代相传。
甘塘寨(今贵定县新巴镇谷兵村)马龙洞(又称朝天洞)
“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攻打福泉县城后,来到了甘塘寨,红军领导安排了四个伤病员住在这儿,有一位就是筱贵……”“筱贵墓”的一名义务讲解员陈士声,是甘塘寨土生土长的布依族人。他说,从小就听曾祖父陈朝阳讲述红二、红六军团路过寨子的故事。当年,红军于深夜秘密转移,往贵定、龙里方向集结,首长决定把伤病员留在甘塘寨养伤。“寨子里有两个‘土医生’,叫陈朝海、陈朝阳。他们把‘筱贵’安置在马龙洞里,给他送饭,用本地的土办法为他医治。当时‘筱贵’左大腿受伤,不能走路,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发烧,高烧不退。想了各种办法,都没有效果,治不了。他正月初三到甘塘寨,正月十九就去世了。”
陈士声(右)等人探访“筱贵”生前养伤的马龙洞
小红军去世后,人们悄悄把他葬在马龙洞前,全寨人都去为他送行。因为没人知道他姓甚名谁,家在何处,只听红军首长喊他“小鬼、小鬼”,族人们便商议给他取名“筱贵”。陈士声说,“老百姓都很同情他,很多老奶奶都哭了,说太小了,十七八岁的这么一个小年轻,把命丢在了这个地方,也不知道是哪儿的人。人们就把他安葬在这儿,这么多年一代传一代。”
一捧黄土、一缕英魂,永远留在了异乡。后人为“筱贵”竖起了墓碑,将一段段红色记忆载入史册。“1935年4月初,红军来到黄土寨,总共休整了三天,目的就是佯攻贵阳,执行调出滇军、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的战略,掩护主力部队北上抗日。1936年这次,红二、六军团贺龙他们向西突破围剿。千里迢迢真是不容易。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的幸福生活。”贵定县原副县长、关工委副主任宋正德说。
贵定县原副县长、关工委副主任 宋正德
风吹过,黄土寨上的两棵红豆杉古树沙沙作响,树下一块题为“红豆杉下树丰碑”的石板书沉默不语,听风儿吟诵书页上那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
镌刻着红色记忆的石板书
陈斗贤说,相信在另一个地方,祖父陈灿坤他们也是当地的无名英雄。“我爷爷参加红军后下落不明,我们就把寨子里的无名红军当作亲人来祭奠。要是他葬在某个地方,同样也有人去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