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荡漾润民生——普定保护夜郎湖饮用水源地见成效

普定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冯毓彬 | 2021-07-08 17:20

盛夏时节,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驱车来到普定县夜郎湖畔,放眼远眺,水光潋滟,桃林茵茵,美不胜收。

据了解,夜郎湖是1993年建设普定梭筛电站时形成的一个人工湖,湖泊主源为三岔河,其上游河流发源于毕节威宁草海,下游汇入鸭池河进入乌江。夜郎湖湖域面积19.5平方公里,水库正常蓄水位1145米,蓄水量达4.2亿立方,是安顺市中心城区和普定县的重要饮用水源地。

碧波荡漾的夜郎湖 冯毓彬 摄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下,普定县扎实推进夜郎湖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人民群众的安全饮水提供了坚实保障。

“过去每到夏天,前来夜郎湖烧烤、露营的游客络绎不绝,湖面、岸边随处可见生活垃圾,自从启动夜郎湖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以后,整个湖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普定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张德航介绍道,2015年,普定县成立夜郎湖管理处,对夜郎湖进行综合管理和治理。

“我们坚持每天出动保洁队,对湖面的漂浮物打捞清理,同时加强湖畔巡逻,对乱排污水、乱扔垃圾、违法捕鱼等行为进行制止。”夜郎湖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开展各项治理工作的同时,普定县还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宣传单、树立宣传牌等方式营造饮用水源保护氛围,对涉湖村寨村民进行法律法规宣传。

2016年1月,夜郎湖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房屋征收安置拆迁工作开工仪式举行,普定县采取集中、分散两种安置方式,对居住在夜郎湖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240户村民进行妥善搬迁安置处理。同时建设了两道全长21.3公里的夜郎湖一级饮用水保护区围网,禁止一级保护区内一切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地无关的建设活动,减少人为活动痕迹,杜绝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面源污染。

夜郎湖 普定水务局提供

普定县于2017年8月份正式成立贵州省首个水上派出所——夜郎湖治安派出所,坚持每天四次水上巡查,并投入资金120万元建设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视频监控系统,对夜郎湖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实施全天候24小时日常监管,有效治理和保护夜郎湖的饮用水资源。

夜郎湖治理力度越来越大,整体环境也越来越好。为了更好的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水体自我过滤,普定县还将600万尾鱼苗投放到夜郎湖中,实现夜郎湖水域渔业可持续发展,保持生态平衡,保障水体健康安全。同时在沿湖区域种植竹柳,维护生态绿化,防止水土流失。

打赢碧水攻坚战,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在夜郎湖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中,普定县一方面加大水源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一方面调整湖畔村民的产业种植模式,让村民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也收获了“金山银山”。

位于夜郎湖畔的梭筛桃花园,是普定石漠化治理的典范,岩窝窝上种桃树,既保持水土,又是群众的金窝窝,每年3月,桃花一开,云蒸霞蔚,尤为壮观。 骆鹏飞 摄

张德航告诉记者,在保护夜郎湖的同时,针对夜郎湖气候特征,结合当地特色,政府积极引导村民种植桃子、樱桃等精品水果,逐步形成了夜郎湖畔梭筛桃、冰脆李、黑樱桃、五星枇杷等规模种植产业。通过果树种植,不仅带动了农户参与种植和务工就业,还带来了收获季采摘游收益,一到果实成熟的季节,慕名而来的游客都来到果林里自行采摘。

走进邻近夜郎湖的本杰村,村民杨明秀正在地里打整自家的果树,她告诉记者,现在日子比以前好多了,自家种植了2亩多椪柑,今年产了5000多斤,加上200多棵黑珍珠樱桃,今年卖水果的收入有3万多元。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普定县在推进夜郎湖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中,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绿色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绘就出“水清岸绿、鱼跃鸟鸣”的美丽画卷,打造了绿水青山生态转型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