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舍村

黔村百科 | 2024-08-06 14:53

古朴云舍

在巍巍梵净山下,幽幽太平河畔,坐落一宛若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云舍村,这便是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坐落于铜仁旅游核心区域,地处黔东南、遵义和湘西大旅游区的结合部,是扼守梵净山东线旅游交通要冲,具有承东启西、贯连南北的作用,周围300公里以内的知名大型景区有梵净山(相距15公里)、凤凰古城(相距100公里)、镇远古城(相距147公里)、西江千户苗寨(相距254公里)等。位于锦江之源太平河流域中段的河坎谷地,是贵州省政府批准建设的五个少数民族村寨之一,也是全省党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由江口县行政管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水热同期、光热同季。其地理环境可谓优美,葱茏叠翠的青山环绕四周。村内四面环山,又有两天河流相依,形成喀斯特地貌,山地与河谷共存。

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5亩,辖10个村民组,531户,2328人 。村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土家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保存着浓郁的民族风俗习惯。

云舍村的地理环境可谓优美,葱茏叠翠的青山环绕四周,发源于梵净山的太平河自北往南从村西流过,发源于神龙潭的龙塘河自东向西由村中穿流,整个村子古朴幽然、宁静祥和,村子四周良田沃野、阡陌交错,漫步于村中,大有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旖旎的自然风光、灿烂的民族风情、厚重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让“小桥流水人家”的云舍成为了一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触见历史

村志族谱

杨氏族谱共有三本,族谱主要讲述了杨氏的迁徙时间、去向、人物,杨氏修谱理事会组织名单,以及杨氏的家谱家规家训内容。

口述史

内容:我姓杨,今年58,土家族。云舍是迁徙到这个地方来的,到现在为止有七八百年的历史,过去的这个祖宗,他是皇上派的钦差大臣叫做杨再思,扫南门时过来的,我们当时迁徙过来是在省溪司,由省溪司是三弟兄分家,到云舍是两弟兄,一个是二爷一个是三爷,搞寨为二爷大寨为三爷。迁到这个地方以后呢以田耕地种这样生存,那时候这个地方原先没有人,是仙人住,我们到这个云舍来了之后呢,仙人看我们的老祖宗啊憨厚诚实勤劳,他们就让给我们老祖先住在云舍,他们仙人就住在仙人洞去了,我们就在这个地方安歇下来了。但是我们云舍通过历史演变,我们这地方出大的人物没得,只是出一点状元这一些,但是我们这地方出封建地主,像这种桶子(屋)在过去我们能够建立这样的桶子屋的话就需要更大的这样的资金,过去的地主是节约,我们这的地主像这一江口的这几大坝子都是属于云舍地主的坝子,在过去还没有开发之前,我们云舍主要产业是造纸,就是祭祖烧的那个纸,那时候造纸这个工艺比较多,到现在为止还是没得了,只不过保留了原有这些遗址。我们云舍的风气非常好,原先解放军进梵净山的时候,到过茶点,在茶点的时候涉及到土匪结上仇后,剿匪就失利了,退到云舍住在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呢首长感觉这么大一寨人,他不放心,不安神,感觉这个寨子上也许有些坏人,白天在屋里办公,晚上就去坡上看寨子的动静,通过一个月的观察,一点动静都没得,平平淡淡的,他讲这个寨子非常好。那么通过这一些事情啊,可以体现了我们云舍老百姓这种安分守己。我们云舍从02年搞起乡村旅游,那么我们的乡村旅游发展是来之不易的,那个时候我们云舍交通闭塞,非常恼火。发展乡村旅游,就是因为我们云舍有土家桶子屋还有古老的建筑群体。它每一个桶子屋和每一家之间,他们的构造是相互衔接的,那么这样呢就蕴藏了我们云舍的一种古类建筑文化,与我们老百姓这种纯洁心情集为一起这种纯净地域,我们云舍它的文化有这个比如像这个龙灯茶灯,现在我们这个老百姓展示的这些文化它都是我们过去在老百姓业余之时大家一起唤起风俗的场面,我们这里是个依山傍水的地方,财方水园7.02,山清水秀,外有太平河内有龙塘河,上有梵净山下有十字坡,它是个水连山,衔接起来的。我们现在保留的这些寓07.41它也是保持了在民国那一段时期的文化,是保留起的。我们自己看起不已然,但是在外来人看起这个地方,它还能保持到这一些每一个时代的一些文化蕴含的话,那么这是给我们乡村旅游增添了一个光彩。乡村旅游发展一是演支队,我们演支队在02年4月份开始,在我们农村过年春节是腊月二十八来分红的时候分到20.5元钱,也就是说40多个演员全是我们村寨的老百姓都是一种风险。那么发展到今天是给我们云舍的经济给我们老百姓增收是带来了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到现在随着大的旅游发展这个区域,我们就以这一个去发展,云舍的将来是非常有前途的。就是把我们云舍的所有自然景点、人文景点展现给我们外来的客人。因为我们晓得,作为我们这些地方的人就喜欢看大海平原高楼大厦,外来的客人就喜欢看一些古老村庄那些民风民俗。那么它是一个文化的反差,能够适用于很大一批客人这种怀旧和这种神态。

环境格局

自然环境

描述村域范围内的山川水系、地质地貌、植被动物等自然环境要素。 云舍村坐落在贵州省江口县,梵净山东麓,依靠在沅江水系的太平河畔。处于中亚热带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水热同期,光热同季,受梵净山的影响,小气候特点突出。年均气温16.2℃,年平均日照时间1257.3小时,无霜期288天,年均降水量1369.6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1%。属于山地河谷喀斯特地貌。云舍村上有梵净山、下有十字坡、周边树木环绕,植被覆盖率约45.5%,主要树种有冷杉林、黄杨林、水青冈林等。

风景名胜

描述村落周边的风景名胜的位置、级别、类别、环境和主要内容介绍。 神龙潭:神龙潭又称云舍泉、龙塘、犀牛塘等,是地理学上典型的下降泉,泉眼极底,为一暗河出口,由空中俯瞰,宛如一颗蓝色的宝石镶嵌在云舍村东。神龙潭有两奇:一是深不可测。村里过去曾有30多名青年人,各拿一箩筐绳索,将其连接成长绳,绳头绑一大石沉入潭中,欲测其深度,但未见其底;二是能预报天气。《贵州通志》记载:“云舍泉在铜仁府城省溪北十里。岁旱,祈祷即雨。”《铜仁府志》称:“云舍泉省溪司北十里,岁旱,血涂之,即雨。” 此泉水涨落一直是当地天气变化的前兆。久晴,此泉涨潮,不几日便会下雨;久雨,此泉落潮,不几日便会放晴。神龙潭的平均水流量为每秒144立方米,PH值7.4,水温15—20℃,细菌总数22,仅为国家饮用水标准的五分之一,水流量大,水质优良,甘甜可口,自古以来就是云舍村民生活饮用和农田灌溉的生命之源。 龙塘河:龙塘河又名龙潭河,发源于神龙潭,终止于与太平河的会流处,全长约800米,由东向西穿寨流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亚洲最短的河流和世界上最短的河流之一,在著名作家叶辛先生的笔下她被称之为《人间最短的河》。此河流水常年不断,水温常年保持在10-20℃左右,滋养着云舍村的良田沃野,铸就了云舍村的幽雅风貌。在龙塘河中不乏游鱼的身影,每年的六、七月份,游鱼逆河而上,返回水源地,形成一道奇特的风景,为小桥流水人家的云舍村增添了不少的神奇色彩。 云岩大峡谷:云岩大峡谷又名云舍大峡谷,位于云舍村后水银坡下,幽深杳默,壮观奇特。期间古藤老树、奇峰怪石、清泉飞瀑、洞穴溪流一应俱全,尽显雄、奇、险、秀、幽之美。其中,在一个叫粑槽氹的小峡谷里,地质学家进入了三层以下的洞穴,发现了只有沙漠才有的魔鬼地貌,也发现了与神龙潭相同元素、相同水温的地下河,初步认定神龙潭水的来源,真可谓自然造化,神乎其神!

文物古迹

土家桶子屋是云舍最具特色的土家族古建筑,其结构一般由正屋、偏屋、木楼和朝门组成,四面封墙,又叫封火桶子。一般来说,云舍桶子屋建筑整体呈正方形,北高南低,上方为正屋,分中堂和左右厢房,下方为楼子。 云舍村的桶子屋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合院形式。该类传统院落一般分为正房、两侧厢房和倒坐组成合院,有两进式、三进式。正房一般为三开间,正房两侧与砖砌墙体之间形成增加的“开间”,该处设置厨房或者储物空间。两侧厢房和倒坐基本上为两层建筑,形成贯通的回廊形式。

村落风貌

云舍村有中国土家第一村的称号。巍巍梵净山下,幽幽太平河畔,宛若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云舍的桶子屋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合院形式,该类传统院落一般分为正房、两侧厢房和倒坐组成合院,有两进式、三进式。正房一般为三开间,正房两侧与砖砌墙体之间形成增加的“开间”,该处设置厨房或者储物空间。两侧厢房和倒坐基本上为两层建筑,形成贯通的回廊形式。翘角白沿,廊椽相接,青瓦若鳞,气势辉宏,十分古朴壮观。

村落选址

沿江沿河谷而居,地形开阔,土壤肥沃。东倚秦岩坡、西傍坝元坡、里有神龙潭、外有太平河,在古时社会,有河的地方有码头,码头作内河航道的重要节点也是选址的重要特点。 形成背景:六七百年前由祖先杨再思从湖南靖州迁徙到省溪司,后后辈三兄弟分家,大哥继续留在了省溪司,二弟杨胜簪和三弟杨胜基由省溪司迁到云舍。

村落格局

云舍位于梵净山东麓、太平河岸锦江河上游、背靠岑忙坡面朝坝元坡。风雨桥是古时村寨的入口,横跨村口太平河。村民聚族而居,两条河流穿村而过,寨内青石小巷连接全村。寨民在桶子屋周边形成汇聚,展现出错落有致、聚散相交的分布情况。

建村智慧

各个筒子楼之间相互串联,构成一体,巷道相通,外来人若没有向导几乎走不出去。也是因为如此,从来没有土匪敢于踏步云舍,多年来保有了一方静土。

民俗文化

造纸

历史悠久的造纸作坊,是云舍古村落众多历史景观中一道奇特的风景。云舍著名的土法造纸工艺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内,有道是:.“云舍造纸,蔡伦为师”古法造纸完全继承了千余年传统的造纸工艺,它取材于当地的毛竹,通过石灰浸泡。捣浆、细化等多道工序, 制成当地俗称的“香纸”,也就是老百姓用来祭祀祖先烧祭的香纸。手工造纸已成为香客们非常喜爱、参与性极强的文化旅游项目。

节庆活动

过社:过社是江口各民族独特的地方性节日,而以土家族为主。从立春算起,数五个戊日即是社日,“五戊为社”;但有一些地方也不尽相同,也在春分前后的戊日为社日。戊为土,所以在社日要敬土地神、为新坟挂社清、祭祖等。过社要办社饭,用糯米、大米各半,拌入蒿菜、野葱、腊肉、豆腐干、姜、葱、大蒜等,用木甄蒸熟而食,其味可口清香。次日炒食之,更风味爽口。

祭祀崇礼

月半: 7月15为月半,又称“鬼节”,是各民族共同祭程时节日,说是这天享獐横行,出门会发生意分。四而要敬鬼,给鬼烧纸钱。并不允许小孩乱跑。另说这天, 祖宗要回家来看望自己的子孙,故而家里要洗激干净,不准小孩打闹和高声喧哗,并准备酒内祭品、纸钱包封香烛迎接祖宗归来。 菩萨节:二月初二是土地菩萨生日,六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生日,还说观音菩萨一年有三次生日,三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每当这天,方园几十里乃至上百里的人们便会蜂涌云集到佛教圣地梵净山进行朝山拜佛。

婚丧嫁娶

婚姻:云舍土家族婚俗一般要经过相识、访亲、求亲、订婚(折书子、装香)、择定婚期、过礼、出阁、迎娶、拜堂、拜客、回车马、回门等程序。 丧葬:云舍土家族丧葬系用棺木土葬。整个丧葬过程称之为过“白事”“ 黄金归客”等。殡葬习俗要经过送终、装裹、设灵、入验、孝白、打绕信、跳丧、唱丧堂歌、出殡、下葬、圆坟、架莫等仪式。一般老人死后葬礼较为隆重;年青人死后,丧礼从筒;小孩死亡,富裕人家用木板做匣埋,贫困人家用芦苇裹葬,不举行葬仪;对于难产而崩的妇女,或未婚而亡的姑娘,用红棺材安埋。对于死在外面的人,一般不让抬进屋,只在屋外搭棚安灵。

地方方言

江口县各民族在百年前,有自己的语言,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 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细语族土家语支。境内不少村寨及满定才寨及溪流仍沿用土家语命名。 如:“车坳”、“车坝河”“奔土挪”“万沟”“瓮稿”等。“车坳”:“车”在土家语中意为“水”“河”“溪”,“坳”为“蛇",“车坳” 意为“蛇溪”。“奔土挪”: “奔”在土家语中指蒸饭用的“甄子”,“土”指“镰刀”,“挪”意指“路”,“奔土挪”可谓为“弯弯路”。“万沟”:“万” 在土家话中指“牛”,“沟”是汉语借用词,“万沟”可翻译为“放牛坡”或“放牛湾”等。“直嘎”,土家语为“吃饭”,在江口指吃肉,现也还称肉为“嘎”。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管却,还留存着土家语的一部份遗音。

特色文化

1、土家走秀舞:土家走秀主要是通过舞蹈的方式展示云舍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农具、刺绣等。 2、土家米酒舞:又叫赶月酒,舞蹈表达的是丈母娘带着各种小孩用品、鸡蛋等来女婿女儿家看望刚出生的外孙,并用米酒来接待所有客人的故事。 3、土家摆手舞:摆手舞是土家人祭祀祖先的大型舞蹈活动,分“大摆手”和“小摆手”。清乾隆《永顺府志》载:“各察有摆手堂,又名鬼堂,谓是已故土官阴司衙署。每岁正月初三到十七日止,男女聚集,跳舞唱歌,名日摆手,此俗犹存。”摆手舞是土家青年男女重要的交谊活动,也是土家族青年男女相识相恋的重要媒介。 4、拦门酒:有贵客来访时,云舍全寨人身着盛装,吹着唢呐,打着响鼓,唱着欢歌,远在寨门迎接,并由长者端着米酒,送到贵客嘴边,喝尽后才让客人进寨,以示对贵客的隆重欢迎。 5、伴嫁歌:土家女出嫁前一晚上,待嫁姑娘的亲人和朋友,为表达惜别之情,在堂屋摆两张大桌,媒人坐一边,姑娘的小伙伴坐一边,共唱伴嫁歌,以祝姑娘未来幸福美满。 劝酒歌:是土家人待客的一个最高礼仪,对于尊贵的客人,土家人用歌声加美酒,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和祝福。

村落历史

描述村落迁徙历史。 云舍村建村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一千多年前由陕西到江西再迁至湖南靖州后,从湖南靖州迁徙到了省溪司,后因兄弟间分家,大哥留在了省溪司,二弟三弟便由省溪司迁到了现今的云舍。 描述村落建村历史过程。 传说,云舍以前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在云舍老祖宗迁徙到这里后,仙人因土家百姓勤劳、勇敢的精神而感动,移居到后山的仙人洞居住,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了土家百姓,土家人为了纪念仙人的功绩,把寨子取名“云舍”。寓意为“云中的房舍,仙人居住的地方”。实际“云舍”二字是取源于土家语,意为“猴子喝水的地方”。于是通过历史的演变,便有了云舍村以及后人。

美食物产

水稻

描述本村的农作物的种植、生长、收获、产量、价值等,描述有特点的农副产品、手工艺品以及各种村落生产的特色产品。 农作物有稻谷、玉米、辣椒、红薯等。

红薯

描述本村的农作物的种植、生长、收获、产量、价值等,描述有特点的农副产品、手工艺品以及各种村落生产的特色产品。 农作物有稻谷、玉米、辣椒、红薯等。

游鱼

描述本村的农作物的种植、生长、收获、产量、价值等,描述有特点的农副产品、手工艺品以及各种村落生产的特色产品。 农作物有稻谷、玉米、辣椒、红薯等。

造纸工艺

云舍保留的古代流传下来的造纸术土法制作工艺,至今仍是许多土家族人谋生手段之一。其工艺流程是:从山上砍来的嫩竹放在水里用石灰浸泡,待竹子腐烂后,再把水滤干,将所得之物用石臼春成泥状,然后用筛滤入水中,再用简状细筛滤起,每滤一次为一张,如此反复,数百张相叠,互不粘连,再压掉水分后剥开晒干即可。其方法与古代蔡伦造纸无异。有道是:“云舍造纸,蔡伦为师”。云舍现还有许多造纸作坊,是云舍众多历史文物中一道壮丽的景观。

工具

犁、背篓、搭斗、扁担、撮箕等

腊肉

腊肉:土家的腊月都有杀过年猪的习俗,将清理干净的猪肉切成条后,用柏树枝熏成腊肉,这样制作出来的腊肉味道鲜美,放置时间长,来年再用来招待客人、过节、喜庆时刻食用绝对是饭桌上的特色。

面面嘎

面面嘎:又叫粉蒸肉,一般需要提前一天准备分红色和白色面面嘎,用于红白喜事中。结婚等喜事用红色面面嘎,丧事类用白色面面嘎。将五花肉切成适量大小的块、大米炒熟后磨成石粉、加上鸡蛋、盐巴、花椒均匀搓,然后装碗里进行大火蒸。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把梅菜干放清水洗净备用,然后把五花肉加入姜、八角调料在清水里煮半小时左右。热锅热油,放入煮好的五花肉,把猪皮的一面煎成金黄,再把肉切成整齐的皮后,肉皮朝下放入碗中。再热锅热油,爆香蒜茸、八角,放入梅菜、糖炒匀,直至炒出香味。将炒好的梅菜直接盛入放肉的碗中。上笼屉用旺火蒸1小时,蒸好后反扣入另一个锅中,即皮朝上。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梅菜扣肉就做好了。

传统建筑

杨胜德宅

结构类型 : 石结构

民族 : 土家族

桶子屋是云舍最具特色的土家族古建筑。其结构一般由正屋、偏屋、木楼和朝门组成,四面封墙,又叫封火桶子,单家独院,自成体系。一般来说,云舍桶子屋建筑整体呈正方形,北高南低,上方为正屋,分中堂和左右厢房,下方为楼子。四围相连,中间空出,形成四角天井。桶子屋多为砖木结构院子和阶檐用青石板铺就,四围是青石为脚的砖砌高墙,侧视呈梯状皆有飞檐。在造型设计上,有方、有圆、有斜、有万字格、有福寿图、有花卉、有动物及各种水果皆入画图。虽千差万别,但均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历代土家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杨狗胜宅

结构类型 : 石结构

民族 : 土家族

桶子屋是云舍最具特色的土家族古建筑。其结构一般由正屋、偏屋、木楼和朝门组成,四面封墙,又叫封火桶子,单家独院,自成体系。一般来说,云舍桶子屋建筑整体呈正方形,北高南低,上方为正屋,分中堂和左右厢房,下方为楼子。有的四围相连,中间空出,形成四角天井。桶子屋多为砖木结构院子和阶檐用青石板铺就,四围是青石为脚的砖砌高墙,侧视呈梯状皆有飞檐。一般阶檐和石墩皆有精美浮雕,楼栏窗户多有镂空木雕,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无不栩栩如生。云舍桶子屋大门多侧面开,呈外八”字状,门上有房檐,檐下照面处多图案纹饰,内容题材与楼栏窗户木雕相似。

杨七全宅

结构类型 : 石结构

民族 : 土家族

桶子屋是云舍最具特色的土家族古建筑。其结构一般由正屋、偏屋、木楼和朝门组成,四面封墙,又叫封火桶子,单家独院,自成体系。一般来说,云舍桶子屋建筑整体呈正方形,北高南低,上方为正屋,分中堂和左右厢房,下方为楼子。四围相连,中间空出,形成四角天井。桶子屋多为砖木结构院子和阶檐用青石板铺就,四围是青石为脚的砖砌高墙,侧视呈梯状皆有飞檐。在造型设计上,有方、有圆、有斜、有万字格、有福寿图、有花卉、有动物及各种水果皆入画图。虽千差万别,但均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历代土家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