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共融!桃源铜仁好山好水好韵味
今年“五一”节假日,铜仁市文化旅游市场强劲复苏,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其间共接待游客296.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35亿元,其中红色文化游、文化体验游等文化旅游产品备受青睐。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近年来,铜仁市将文化和旅游进行深度融合,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产业升级版,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建设“一区五地”为引领,牢牢把握提供优秀文化、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及推广品牌赛事为中心,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体兴旅、和合共生,不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随着杭瑞高速、安江高速、沪昆高速过境,铜仁已实现县县通高速;沪昆高铁已通达铜仁大龙;铜仁凤凰机场已开通至无锡、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的航线,形成了铜仁至周边大中城市1小时快速铁路交通圈和3小时高速公路圈,国内各大城市均可朝发夕至、一日抵达,为铜仁发展大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铜仁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梵山巍峨、乌江磅礴、锦江悠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时还是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依托这些资源,我市挖掘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打造出一批朱砂古镇、苗王城、木黄会师旧址等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用文化的养分滋养旅游,用旅游的载体繁荣文化,促进铜仁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今年举行的“5·19国家旅游日”宣传活动主题,铜仁市为提高文化旅游资源的知晓率,累计举办了松桃苗家“四月八”“醉美家乡·养生印江”“绿色发展·美好生活”等15场主题活动,推出文化惠民措施30余条,给广大市民和游客送去了实实在在的文旅实惠大礼包,奉上了一场场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文旅盛宴。
同时,随着东西部协作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东西部文化也得到快速融合,一大批带有苏州元素的文旅项目在铜仁落地开花。
置身于云舍·姑苏小院,朴实自然的人文景观与梵净山的壮丽秀美恰巧形成互补,再配以江南水乡特有的宁静雅致,眼前的一切完美诠释着“世外桃源”的真正内涵。
江口与苏州古城区姑苏是协作关系,自结对以来,双方立足江口所需、姑苏所为,积极推动文旅资源提档升级,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了苏铜合作以来较大的一个项目——湿地公园,如今已逐渐成为网红打卡地。
如今,双方在文化旅游发展方面的互动,成为新的合作亮点,两地的文化旅游交流活动十分火热。先后举办了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万山专场音乐会、签订了两地“文明共建”协议、“牙溪村泰迪旅游项目”等,并举办多层次多类别的文旅培训,以这些文化旅游项目的合作为契机,两地文旅正呈现出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山水相融,围绕好山、好水、深文化,铜仁这颗黔东明珠,从内到外正散发出勃勃生机,真正把自然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自2016年以来,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持续保持20%以上增速,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从2018年的全省第六位跨越式发展跃居全省第三,入境游增速2019年更是名列全省第一。
开启新征程,“十四五”时期,铜仁市将以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大力实施“文化兴市”工程,构建文旅事业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工作目标,扎实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让城市更美好、让乡村更兴旺、让群众更幸福。(记者罗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