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贵州 | 源远流长的侗族大歌发源地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2-08-18 11:52

中罗村位于贵州黎平县永从镇的北面,全村两千多人,均为侗族。当地民风淳朴,花桥、鼓楼林立,有“歌海”的美称。经济以农业和养殖业为主。

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系列节目

由贵州科技出版社与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联合制作

黎平中罗村

中罗村保存了完好的侗族村落传统建筑风格,绝大多数房屋保持侗族传统的卯榫吊脚楼建筑形式,村中有鼓楼、风雨桥等侗族标志性建筑。

中罗村民族文化、风俗传承完整,是侗族大歌的发源地之一 。中罗村与当地的九龙村合称三龙,这一地区的侗歌十分丰富,归纳起来有九大类,即大歌、叙事歌、劝酒歌、劝事歌、礼俗歌、抒情歌、哭歌、儿歌等。三龙这片名不见经传的侗家村寨地区,已有多名侗家歌者登上国内外众多知名舞台让侗族大歌闻名海内外。

中罗村是侗族大歌发源地之一

侗族大歌在侗语中称为“嘎老”,“嘎”是歌的意思,“老”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嘎老”的意思就是从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歌曲,以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为主要演唱方式,至少六人以上的歌班才能演唱。在侗族地区,几乎每个侗寨都有歌班,有的侗寨有多达十来支歌班。

侗族大歌是纯人声合唱的,声音纯净,感情细腻,只有领唱,而无指挥。领唱者的服装与一般演唱者相同,只是通常会出现在队伍的正中间。侗族大歌大多不用乐器伴奏,只有叙事歌偶尔会用到大琵琶,爱情歌偶尔会用到小琵琶。乐器都是由男性弹奏。

中罗村侗族大歌代代传承

侗族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来学习和传承侗族大歌,因而,缺乏有关侗族大歌的民族文献。而今天的侗族大歌既无乐器伴奏,都是纯人声演唱,更不会边唱边舞,即是明证。

文中资料及图片来源于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卷Ⅱ》

声音贵州 讲述贵州声音

展示贵州生态文明

宣传贵州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