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不醉人人自醉——应季美食醉蟹
醉蟹是酒与蟹碰撞结合的美味。吃蒸煮后的螃蟹和“酒醉”后的螃蟹,是两种不同的饮食体验。明万历年间大学者屠本畯曾作《醉蟹赞》诗云:“以汝之醉,苏我之醒。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再饮再醉,举杯持蟹。是谓蟹醉,解我宿醪。”而在老饕文人汪曾祺心中,醉蟹是天下第一美味。从每年“九月团脐十月尖”的黄金蟹季,一直到来年五月,上海人的餐桌上若是少了醉蟹,这日子仿佛就差了点意思。
相传清朝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浙江宁波三北一名唤“邵六百头”的渔民,在虹口黄浦江沿江码头一带摆摊,制作宁绍乡土风味的糟醉食品,后迁址至南京路,改号为“邵万生”,经营“两洋海味、闽广洋糖、浙宁茶食、南北杂货”。其自产自销的特色糟醉尤为声名远扬,素有“中华糟醉席上珍,众口皆碑邵万生”的美誉,而醉蟹则是其糟醉产品中最耀眼的那颗明珠。随着时代的发展,醉蟹也在保留传统糟醉技艺的同时,不断改良配方,使之更贴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
醉蟹的选料是异常考究的,每到农历九月左右,大闸蟹逐渐应市。有经验的糟醉师傅选用的大闸蟹每只都要确保在三两左右,而且必须只只是雌蟹。谁都知道“九雌十雄”的谚语,农历九月的雌蟹是最为肥美的。选出来做醉蟹,味道和品质都得到了保障。
醉蟹除了要精挑细选蟹肉饱满、蟹黄横溢的上品大闸蟹外,更为重要的就是那独门糟醉技艺了。取一大缸,倒满上等江南黄酒,添以辅料用以提鲜,秘制“料酒”性温、气味芳香,正好中和了大闸蟹的寒性,而且富含氨基酸和酯类物质,还能使醉蟹的香味更为悠远而醇厚。最后,将生猛异常的大闸蟹收拾干净,丢入放了酒的缸中,任其“醉生梦死”。活蟹因大醉后肌肉放松,醉卤趁机而入,于是整只蟹都成了酒的俘虏。
醉制得宜的醉蟹犹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色泽青中泛黄,放在盘中,阵阵酒香飘来,不由地勾起人的食欲。经过充分醉渍的大闸蟹,蟹肉已经变成了白生生的冻状,还泛着如玉般的光泽,掰下一只蟹脚吸一口,蟹肉味道鲜美,且酒香浓郁,香中带甜;再打开蟹壳,那膏脂也凝结得饱满浓稠,成了腻答答的橘红色,刚进口就化开了,口感如胶泥状,鲜甜异常,像极了陈年的佳酿,入口抵心。如果此时再配合一碗滚烫的泡饭一起吃下,个中美味,无以言表,这种美味记忆是扎根在每一个老上海心中的享受与美好,让人感叹生命的幸福。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何以勾肠?九月蟹黄。当杜康与蟹黄相遇,真是一种极大的幸运呢。(作者:孙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