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进的力量》快马加鞭搞研究的博士

贵州卫视 | 2021-11-08 17:40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科研工作往往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有所突破。但是贵州大学的张建博士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创造出两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农药新品种,参与的项目获得了2018年贵州科技进步一等奖,可以说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张建是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2019级博士研究生。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科研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往往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有所突破。但是张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却创造出了两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农药新品种,参与的项目获得了2018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可以说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那么,张建是怎么做到的呢?

2017年,从贵州大学硕士毕业的张建与女友主动申请到贫困县松桃自治县工作,成为一线科技工作者。在基层脱贫攻坚工作中,张建发现蔬菜病毒病是困扰当地农民增收的痛点。张建明白,被称为植物“癌症”的病毒病一直缺乏高效防治药剂,国外现有药剂效果有限且价格昂贵,贫困户根本无力承担。为解决问题,他常自掏腰包为贫困菜农买药防治,但他深知,这并非长久之计,要从根本上解决蔬菜病毒病的防治难题,只能创新药剂。

目前,欧美国家从研发新农药到产业化需要十来年的时间。这样的研发速度,对张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他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爱农民、爱农业、爱农村,想看到乡亲们脱贫致富。

为了这个目标,他下决心要以最快的速度研制出新药:“欧美需要810年时间,而且需要耗费10亿美金,才能做出一个新品种。咱们这儿是快马加鞭,我们基本上是在56年。”

20189月,张建一边准备考博,一边开始研制新农药。那段时间,他每天睡眠不到5个小时,吃饭不超过10分钟。他就这样挤压时间,经常通宵实验,见缝插针复习。最终,他成功考上了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的博士生。不久之后,他在科研上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香草硫缩病醚”和“氟苄硫缩诱醚”两种新药,攻克了号称“植物癌症”的植物病毒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各项指标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很快,这两种新药分别以1500万元和1000万元转让给国内骨干农药企业进行产业化开发。

为了加快创新药物产业化应用,张建前往海南的农药企业,在半年时间里,吃住都在工厂,日夜兼程赶进度。202012月,香草硫缩病醚年产300吨中试生产线建成并投产。此外,还实现了乙蒜素清洁化生产新工艺,创亿元经济效益。海南农药企业负责人说:“在开展乙蒜素生产工艺优化时,张建太拼了!高强度的工作,加上吸入了有毒有害化学气体,导致免疫力下降,呼吸道感染,低烧持续一周不退,他仍然坚持实验,最后我们没办法,只有绑着他去医院治病。”

新药香草硫缩病醚要让广大农民受益,必须开展推广示范应用。三年来,张建带领团队在贵州、湖南、海南、山东等七省开展推广示范,行程超过1万公里,累计推广应用1.2万亩,帮助农户增收上千万元。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新药可较常规化学农药减量10%,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可平均增产6%-12.65%,番茄、辣椒等蔬菜作物可平均增产10.5%-18.8%。陈剑平院士和康振生院士等专家给予高度评价,建议加快大面积推广应用。

2021年8月份,在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名单中,张建名列其中。站在新起点,张建表示,将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绿色农药的创制中,让青春之花在基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