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快评丨“充电爆”频繁冒烟,民航“急刹车”之后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2025-07-02 18:54

最近,民航局的一则新规让充电宝成了“网红”,6月26日发通知,6月28日就禁止携带无3C标识及被召回的充电宝上飞机。这波操作,有人点赞安全第一,也有人吐槽措手不及。

为啥突然来这么一下?看看这些惊心案例就懂了。

年初,一架釜山航空航班上,充电宝把行李架烧穿;3月20日香港航空航班上,充电宝引发行李架火情。截至目前,2025年中国民航已发生15起旅客充电宝起火冒烟的事件。飞机密闭空间里,锂电池热失控就是移动炸弹,一旦起火根本没法快速扑救。说白了,禁飞是为了保命,但划重点:有 3C 认证的还能正常带,不是一刀切。

但这“突袭式”的“急刹车”也有点让人糟心。两天缓冲期,多少人到了机场才知道充电宝带不走?安检口堆成山的“废弃”充电宝,都是老百姓真金白银买的。安全重要,但不能把监管缺位的锅全甩给消费者。

事实上,市场监管总局在2023年就已发布公告:自2023年8月1日起,对锂离子电池、移动电源等实施3 C认证管理,自 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3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而现在市面上还有一堆无标产品,这账该算在谁头上?

要根治问题,得靠全链条发力。首先,市场监管部门该查查,那些不合格产品怎么流到消费者手里的;其次,电商平台得把好关,别让“三无”充电宝继续上架;生产厂家更得靠谱,别因为赚快钱砸了自己招牌。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从生产到回收全流程盯紧,这才是治本的招。

最后给大伙提个醒:买充电宝认准3C标,别贪便宜买 “山寨货”;充电别捂在被子里,高温暴晒要避开;发现鼓包、发烫赶紧扔,别等它变 “定时炸弹”。

说到底,安全和方便不是对立面。少点“突袭”,多点预判;少点甩锅,多点担当。让合规的充电宝继续 “续命”,让危险的隐患彻底 “断电”,这才是大家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