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贵州·听见丨穗乐悠悠《乡愁不愁》

原创贵州·听见丨《乡愁不愁》
00:00 / -乡愁,是游子思乡的一种情绪表达,小桥流水、田园牧歌,公鸡在黎明打鸣,老牛在黄昏打盹......但是,对于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乡亲们来说,曾经为了生计,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在贫瘠的土地上操心、操劳,他们中的贫困群体,因为生病,因为残疾,因为家里孩子上学负担重,因为地区条件差等原因,愁吃,愁穿,愁看不起病,愁没有安全住房,愁没有明天……
感恩总书记,感恩党中央,感谢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历时数年的脱贫攻坚战,横到边纵到底的工作覆盖面,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不放过每一个村组、每一户家庭、每一个人。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每一户精准识别的贫困户,通过精准帮扶,实现了精准退出。
历经艰苦卓绝,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际,仁怀市组织创作了反映农业农村新面貌的歌曲《乡愁不愁》。词作者小吴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参与和见证了历时数年的脱贫攻坚工作,有着切身的体会。青年作曲家胡翔多次到乡下调研和采风,对农业、农村、农民因脱贫攻坚发生的变化和变迁也有着深切的感受。青年歌手母丹以婉转的歌喉倾情演唱,丝丝入扣地表现了脱贫攻坚前后乡村的变化。
故由小吴作词,胡翔作曲,母丹演唱的《乡愁不愁》,音质唯美清澈,如春风扑面,如淡淡清茶浸润听者的心田。在歌声里,如今的乡村振兴,旧貌换新颜,百姓富、生态美的画景正徐徐展开。
《乡愁不愁》这首歌曲主题鲜明,格调高雅,意境唯美,旋律动听,适合传唱,2021年3月15日被贵州音乐广播推送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近期,仁怀市组织拍摄的MV兼具听觉和视觉冲击力,不失为反映脱贫攻坚伟大精神和贵州省脱贫攻坚成果的优秀文艺歌曲。借此向每一个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贡献和牺牲的人,向自力更生、奋发向上的贵州人民致敬!
曾经的“乡愁”已不愁。相信在乡村振兴时代,我们既能在内心葆有那一份袅袅炊烟般柔软的情愫,又能在有产值、有颜值、有品质的乡村中,畅享美好生活。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征程中,“乡愁”是我们的“初心不忘”,“不愁”是我们的无上荣光!我们的家乡,正美丽在希望的田野上!
《乡愁不愁》
作词:小吴
作曲:胡翔
演唱:母丹
小吴,贵州仁怀扶贫干部。业余爱好文艺,有原创歌词作品《在这美丽的地方》等。
胡翔,遵义市播州区文化馆馆长,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从于张贵华教授和刘媛教授学习声乐,2011年受我省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杨小幸老师指点开始音乐创作。热爱作曲、作词、编曲、录音以及演唱。
2007年获第三届德艺双馨中国文艺展示活动声乐通俗组全国金奖;2009年应邀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世界春季音乐节演唱贵州特色歌曲;2010年应邀参加上海世博会贵州活动周演出,2012年应邀赴土耳其参加交流演出;创作歌曲《一打蛤蟆》获2013年多彩贵州歌唱大赛遵义赛区歌曲创作一等奖;2015年获群星奖贵州省音乐类三等奖;2018年创作作品《荷包号》获得贵州省群星奖音乐类一等奖;创作作品《老城记》获遵义市全国征歌大赛一等奖;创作作品《让爱回归》获贵州省禁毒公益歌曲大赛二等奖;2020年创作“战疫”公益作品《白衣翩翩》入选贵州“战疫”公益歌曲专辑获得强烈反响,被央视新闻移动网、中国科协、FM91.6贵州音乐广播、天眼新闻、遵义团市委等各大平台相继转发;2020年,歌曲《荷包号》再获殊荣,被央视一套热播剧《花繁叶茂》定为插曲。
母丹,遵义市播州区文化馆音乐干部。2012年参加山东卫视《天籁之声》进入全国120强;2013年参加湖北卫视《我的中国星》进入全国9强;2013年参加湖北卫视跨年晚会;2014年参加遵义县春晚;2015年参加遵义市春晚;2016年参加遵义市《京沪遵晚会》;2017年参加播州区元宵晚会;2017年参加遵义市教职工大赛获声乐通俗组三等奖;2018年在贵州卫视参加《我在贵阳等你》栏目;2019年参加遵义市春晚;原唱歌曲《播州播州》《你的精彩》《让爱回归》。
主持人:小妮
《听见贵州》和你一起聆听贵州的声音。
播出时间:6:45、11:15、14:15、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