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翰迹·驰毫骤墨——当代草书十一家作品学术邀请公益展”在贵阳孔学堂开展




该展由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办,贵阳孔学堂书画研究院承办。在开幕仪式上,贵州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副主任陈加林介绍了举办此次展览的起因,2021年6月,陈加林作为参展书法家在河北美术学院参与了“当代大草十家学术邀请展”,他说:“那次展览取得圆满成功,而且在全国书法界都产生巨大影响,那时我就想把展览开到贵阳,在孔学堂这个地方开展,不仅有益于贵州书法队伍的扩展,还能在书法认识上给大家启发。”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周之江说,书法是中国特有且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艺术,此次展览邀请来全国知名书法家们,开办一次高水平的展览,书法家们精心创作的作品和孔学堂的精心布置相得益彰,也更加凸显出孔学堂在传承和弘扬书法文化所做的努力。
展览现场,书法作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各具美感。展品内容丰富,有长宽各1.24米的单字“啸”,有1.25米长2.5米宽的114字的《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七言律诗;有纵向的对联和横向的横幅;有誊写古诗佳句,有自撰七绝诗;有论书跋语,也有抄录经文和经典节选。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美术学院教授,《书法导报》副主编,第二,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评委;第八、九,十一届全国书学研讨会评委姜寿田评价这十一位书法家说:“他们在草书创作领域有着无可争议的代表性。他们的草书创作风格各异,对草书的取法阐释有别,但其共同点则表现在皆以其个性化的草书创作表达了他们的草书审美理想。他们的草书体现出草书经典传脉的当代表达,是草书发生价值转换的重要界面与一环,通过他们的草书创作甚至可以对当代草书存在状态作出一定价值判断,从而体现出他们草书创作的当代张力。”

“草书是有节奏和韵律的,即气息和矛盾贯穿整个书写过程,怎样把作品处理和谐?怎样把这些有形和无形汇集一起,来表达书写者的内心情感,十分不易,”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全国展评委,四川省书协第六届副主席、行草书专委会主任何开鑫介绍道,好书法有三种审美,一是美秀,二是俊美,三叫壮美。草书就是为实现壮美审美目标所打造,怎么才能壮美?何开鑫说:“壮美是把很多矛盾集中体现在一个地方,比如大小相依、浓淡相应这种哲学辨析关系在里面,”所以如何欣赏草书作品?何开鑫分享具体的方法,他说:“草书是个走心的作品,所以第一就是看感觉。”再从作品的细微之处,如大小关系、枯实关系、正斜关系、连断关系、向背关系、点划关系中感受美妙,“宋朝的曾公亮曾写过一句‘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草书作品就要这种感觉。”




展览即日起将展至2023年5月1日,免费对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