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吃贵州丨太乙真人用莲藕复活哪吒,吃货们的确很容易将其当做食物

撰文:周之江 | 2025-03-01 09:59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哪吒之魔童闹海》是当下最大的顶流,几乎没有之一。

电影里有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即太乙真人用莲藕复活哪吒和敖丙,这是原著的设定,读过《封神演义》就知道,“真人将花勒下瓣儿,铺成三才,又将荷叶梗儿折成三百骨节,三个荷叶,按上、中、下,按天、地、人。真人将一粒金丹放于居中,法用先天,气运九转,分离龙、坎虎,绰住哪吒魂魄,望荷莲里一推”,哪吒就此有了莲花化身。

当然,这个哪吒是帅哥款的,小说里写得很清楚,“面如傅粉,唇似涂朱,眼运精光,身长一丈六尺”,没有黑眼圈。

但电影好看,正是在这些改动之处,既有喜感,也更贴近现代人的体感。比如,在“哪吒”的番外篇里,肥憨憨款的太乙真人居然拿起莲藕就开涮火锅,目击还是重庆红油火锅,这也跟他那一口“川普”搭调。

话说莲藕还真是一味好食材,从植物学意义而言,藕是根状茎,由莲鞭先端膨大而成,横生于泥土中,内有管状小孔。中国人食用藕的记录,早在《周书》里就能看到,说是“薮泽已竭,既莲掘藕”。这个“掘藕”的场景,电影里也能看到,生长塘底淤泥之中,挖出洗净,不染一尘。

莲藕微甜而脆,生熟皆可食,常见的做法,削皮切片后,凉拌又或者是炖汤,最为简便。大体来说,藕煮熟后有脆和面两种不同口感,跟品种有关,贵州所产,在我印象里,似乎脆的偏多。

古人食藕,开发出了很多花样,比如,袁枚《随园食单》即说:“藕须贯米加糖自煮,并汤极佳。外卖者多用灰水,味变,不可食也。余性爱食嫩藕,虽软熟而以齿决,故味在也。如老藕一煮成泥,便无味矣。”

这种吃法现在也还流行,尤其是江浙一带的饭店,桂花糖藕是味很受欢迎的甜品,又好看,又好味,应该就是类似的做法略加演化而来。

藕富含淀粉,磨成浆后沉淀即得,呈粉红色,香味浓郁。而电影里的藕粉,不免太白净了些。记得大学时代我曾带了一包老家浙江寄来的藕粉到寝室,不到三天,就被同学们吃得干干净净,每天晚上下了自修,各自拿个饭钵,开水冲上一大碗,加些白糖,唏哩呼噜地吃,快活极了。

说回《哪吒之魔童闹海》,稍微闲扯几句。按说哪吒本来是佛门中的神灵,传着传着,莫名其妙的就归顺了道教。明着暗着动手脚的,主要还是道教人士,但毕竟雁过留声,要把哪吒过往混迹佛门的痕迹一股脑给扫荡干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其中一个证据,就隐藏在“莲花化身”这个桥段里,就很容易抓个现行。

但凡对佛教有点了解,大概率会知道,莲花,因为出淤泥而不染,预示着洁净,也预示着重生。而且,莲花跟佛教的关系非常深,因为佛陀在诞生的时候,周行七步,步步生莲花。此后,莲花就成了佛教的象征和标志,于是,佛界也叫莲界,佛经也叫莲经,佛座也称莲台。如果你去佛教寺院,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建筑上雕有莲花,很多装饰品上,也有莲花的纹样。

这也是哪吒本来是佛教弟子的一个小小证据,是道士们千方百计把哪吒纳入自家门下时,没有消除干净的蛛丝马迹。

什么时候吃到莲藕炖排骨,不妨讲讲这段故事来佐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