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房产和家装行业有什么适儿化布局?

动静房产 | 2022-11-28 00:05

近年来,我国为关注老年群体的生活提出了适老化设计的相关概念,使养老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杯。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12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指导意见》),旨在以儿童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多种学科融合的方式进行城市建设,以全面保道儿童的各项权利,使其在城市中安全成长。其中,提到了与“适老化”相对应的“适儿化”概念:要推进城市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加强各类服务设施和场地适儿化改造,加强儿童友好街区建设。

《指导意见》里提到在儿童学习、娱乐、运动的空间设计规划上要更从儿童视角出发,“一米高度看世界”就是一种设计理念。目前社会各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适儿化设计,比如公共场所母婴室、儿童友好街区、儿童议事会、免费发放“阅芽包”等。在房产和家装行业,也开始了相应的改变和布局。在未来,商品房的房间个数、面积规划,小区公共活动空间,以及周围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的配置上都要足够考虑儿童体验。

房产行业适儿化改造在布局

建设城市各类儿童友好空间与设施,包括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城市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儿童友好学校、医院、公园、文体设施建设等。

在深圳试点建设的首个儿童友好街区——福田区园岭街道,一块大约300平方米的绿地被打造成“百花开心农场”。花池内百花绽放、蜂蝶翻飞,花池一角还有小朋友亲手打造的昆虫屋;翻新过的石材座椅被贴心地打磨成圆角;学校门前的斑马线,也涂刷成彩虹斑马线……据了解,这是200多名小朋友的集体智慧,由小小设计师参与设施选型和花园建造,融自然教育、科学观察、生态环保为一体。

成都坚持推动儿童之家建设,覆盖率达92%,在基层社区广泛地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等服务,切实维护广大儿童权益。

与此同时,还有的专家认为广场对儿童成长不可或缺,并呼吁加快“儿童友好型”广场建设。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需求,在布置区域内公共活动空间与设施时,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或性别的需求差异,提供多种属性与功能的空间和场所。比如,在广场增加儿童专用的卫生间也是儿童友好的体现。目前,在中国国内,鲜有为儿童专门考虑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广场。

但未来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城市进步,社区、广场、城市综合体等也会为越来越多地为儿童考虑,去给孩子们设计一个完全属于他们的生活、学习、娱乐空间。也许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适儿化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适儿化家居设计受到关注

对于家里有小孩的业主来说,家居适儿化正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让家居设计更多地去考虑孩子的居住和生活,为孩子创造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并尽可能地防范安全隐患,是家长的一致需求。

其次,儿童作为家居生活的主体,处于成长时期的他们,对“家”这个居住空间的依赖性强,且鉴于他们自身身体免疫能力、抵抗力尚且不成熟,在儿童居住空间的设计上综合性指数要求更复杂,既要保障品质,同时也要兼顾儿童的身心健康。

然而纵观目前国内主流的儿童房设计,多数以色彩艳丽的视觉效果来吸睛,基本上忽视了趣味性、参与性、自然性等多个软性设计要素的植入,充其量只能称为“彩色缩小版的成人房”。一些家居企业基于儿童家居市场亟待改变的现状,在兼顾健康与品质两大指标后,倡导“儿童友好型家居环境”,更多地去考虑适儿化家居设计。

在安全方面,桌子、椅子、橱柜、床等家具的四角均采用保护套,或者直接被设计成钝角,防止孩子嬉闹时不小心撞到尖角导致受伤,还有门上装安全夹、柜子五金加缓冲阻尼等等,尽可能地为孩子排除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在材质的舒适性与环保性方面也受到关注,并在一些家居单品上得到突破。在互动方面,可以考虑在厨房、客厅等空间巧妙地使用“小设计”。比如优化洗碗池高度,一方面让孩子参与到日常的家务中来,让孩子学习生存技能,另一方面能够增进亲子互动等等。

长远来看,合理优化儿童家居环境中主要空间区域的布置,提高儿童家具设计的使用舒适度与安全性,在儿童家具设计的创新中体现对儿童的人性化关怀,在家居环境设计中考虑儿童群体的视知觉反应以及心理需求,将成为未来适儿化家居设计的重点方向。

城市建设应注重“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为儿童打造儿童友好城市,进行适儿化改造,能提升儿童在城市生活中的幸福指数。相信适儿化的改造也将在更多的方面得到布局和落实,让儿童能生活在友好又方便的现代社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