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如何加强版权保护?专家来支招

2024-11-29 18:29

“广州的一家公司在两个月之内对我们的四部微短剧作品构成侵权,导致企业因此遭受重大损失。”11月29日,在第八届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微短剧行业版权保护与发展”专题研讨会上,北京点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与公共关系总经理王燕当众道出了企业的困扰。来自学界业界及主管部门的嘉宾纷纷发言支招,围绕微短剧行业发展的痛点和需求进行研讨。

几分钟的一集网络微短剧,情节跌宕起伏,“爽点”不断,成为新晋“流量密码”。《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呈稳步增长态势。而随着热度持续上升,今年微短剧市场规模有望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

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晖表示,微短剧蓬勃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融梗、搭便车、跟风等一系列粗制滥造问题。推动微短剧朝精品化方向发展,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多出金点子,持续扶持优质内容生产创作,也有赖于创作者、平台、投资方等各方自觉规范行为,共建版权生态平衡。

针对“作品遭遇抄袭”“维权难”等问题,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嘉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版权纠纷通常属于民事纠纷,损害赔偿适用“填平”原则,简单而言就是权利人损害多少,侵权人就赔偿多少。在强化微短剧行业版权人的权力保护方面,不仅要提升权利人的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还可以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打击侵权盗版行为的嚣张气焰,激励创新创造。

“借此次大会的契机,我们希望和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携手合作,搭建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在侵权和盗版行为发生时迅速出手下架作品,共同维护好微短剧正版生态。”王燕表示,在微短剧创作者和制作公司严守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微短剧行业生态清朗化,作品内容高雅化,还需要全行业的协同努力。

此次微短剧行业版权保护与发展专题研讨会上,还举行了中国版权协会微短剧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现场发布了《关于强化“通知—删除”规则的工作指南》《关于维护微短剧行业版权秩序、推动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