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声音|钟南山院士任总导师,遵义医科大学要开“南山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护工作者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英勇无畏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在全国防灾减灾周之际,遵义医科大学副校长、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余昌胤带队做客《阳光946党风政风行风热线》话“筑牢公共卫生防线”。
遵义医科大学副校长、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 余昌胤
问:余校长,要筑牢我省公共卫生防线,您有何建议?

余昌胤
00:00 / -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迫切需要;是健全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将“健康中国”战略纳入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人民健康已成为关乎全局长远和社会稳定的国家发展问题。“十四五”是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承上启下的大发展时期,更是推动我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实施健康贵州行动的历史机遇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四五”期间我省医疗及公共卫生事业必须站在更加宏观的视角,全面聚焦规划研究的“问题点”,树牢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从全生命历程、全健康服务角度规划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坚持预防为主,真正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
在人才培养上,要完善和优化全省临床医学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布局;增加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高层次人才自我供给;加大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基层和偏远地区卫生人员尤其是全科医生、执业药师和全科护士等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学历水平,解决全省所存在的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乡村医生执业能力和薪酬待遇双低等问题,促进贵州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遵义医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 陈永正
问: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遵义医科大学及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对我省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和学科发展,有什么建议?

陈永正
00:00 /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医科大学和附属医院的任务更重,责任也更大。根据我省实际,2018年全国在读博士38.95万人,我省仅为913人,占全国0.23%,在读医学博士123人,仅占0.03%。如果说全国有一万个医学博士,贵州省仅仅只有三个。医学博士人才缺口非常大,供求矛盾突出,加之医学博士引进困难,严重制约了医疗诊治水平和公共卫生能力的提升。
第一个建议是省委、省政府要大力支持医科大学博士点授权单位建设,来完善学科布局和公共卫生学科体系建设,尤其要加强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学科点布局。
第二个建议是要加大医疗教育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促进贵州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加大医疗教育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投入,是我省经济实现新发展的需求和满足全省人民的迫切需要。
第三个建议是打造覆盖贵州省各地州市的高水平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心。这个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遵义医科大学和贵州医科大学现在有的优势来指导、帮助各个地州建设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心。
遵义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邵珠建
问:疫情发生后,国家已经有相关政策向医学院校倾斜,遵义医科大学在医学教育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新计划、新举措?

邵珠建
00:00 / -这次新冠疫情给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同时这次新冠疫情中也折射出我们高等医学院校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的很多问题。面对这种新形式,遵义医科大学全面推出了卓越医生培养计划2.0版本,总体上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人文、融公卫”的培养要求,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这里提到的“宽口径”“厚基础”,特别是“融公卫”就是适应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加强疾病预防与控制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是医学院校在新形势下人才培养工作中应有的担当和使命。
我们学校卓越医生培养计划2.0版本涉及医学门类下若干重点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发展计划。其中两项重大改革,一个是“南山班”改革。原先的卓越医生班转型升级为“南山班”,学校准备与广州医科大学联合,在遵义医科大学设立“南山班”,聘请钟南山院士任总导师,全面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南山班综合改革。今年单列“南山班”招生计划30名,其中贵州20名,省外10名。培养目标是定位于拔尖创新型的卓越医生培养,赋能未来,为培养未来医生和医学科学家奠定良好发展基础。导师团队配备方面,除了钟南山任总导师外,全面实行导师制,为每名学生配备基础阶段导师和临床阶段导师。对外交流学习方面,我们为学生提供更多国内外交流学习机会。总体上,这与普通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完全不同的创新举措。
我们学校全科医学生、定向全科医学生(农村定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定义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的培养目标,定向全科医生除了培养环节,很重要的关键性问题是使用环节,这是全科医生能否留在基层的关键。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定向全科医生培养保驾护航。如减免学费、生活费、住宿费和教材费,3年住培期间,享受定向培养单位工资待遇,还包括“5+3”结束之后,职称晋升优惠政策和享受周转住房待遇等等一系列保障。
省委高度重视,委托省卫健委开展一系列调研,我们学校也承担了这项任务,进行全面调研。我们想在这次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全面、合理化和可行性建议,为定向医学生生活、学习、成长提供全面保障,正如省委组织部的要求,就是要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农村医疗工作队伍,为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建设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遵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