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很好看丨从“成功类型”降格为“快消产品”
《回廊亭》《通天塔》两部悬疑剧先后播出,却双双因口碑不佳而让久未有波澜的悬疑剧又成为一时热议。两部作品均改编自小说,同时相较于原著均有较大改动,试图适应网剧改编,迎合当下观众趣味与社会议题。但是,《回廊亭》被网友吐槽为“注水严重”,反而让观众觉得这是一部类型乱炖、定位模糊的戏,冲淡了剧情浓度,也让悬疑感缺位,即“悬疑剧不悬疑”;《通天塔》则遭遇另外一种尴尬,推进不紧凑,拉动不起观众的紧张情绪。事实上,以上种种,是当下悬疑剧创作问题的集中体现。与过去几年大热的多部悬疑剧呈现出的高水准相比,近期悬疑剧不同程度体现出文本建构粗略、艺术手段平平等问题,需要审视并反思。
从创作角度来说,悬疑剧本身是悬念至上的类型,高度依赖剧本对于细节的精细设定和铺陈。所以,悬疑剧首先是以编剧为核心的创作,其工作重点是制造一环套一环的完整逻辑推理链条,并赋予合适的戏剧节奏,从而抓住观众的心。《回廊亭》和《通天塔》分别背仗《回廊亭杀人事件》和《偷窥一百二十天》小说文本,创作方希望借助成熟的小说故事,发挥其从悬疑推理指向人性剖析的特点,却在改编创作剧本过程中随意搭设情节线,导致剧本结构散乱,分散了观众注意力,也给观剧制造了无谓的障碍。
那么,悬疑剧创作的高标准和未来何在?一方面,悬疑作品基于社会问题和人性问题的发生而存在,因此“天然地”带有某种现实品格。另一方面,悬疑剧本身的特质又决定了它是一种与传统现实主义手法难以协调的类型。所以,悬疑剧对于社会现实的想象就必然是寓言式的。
(本文内容来源文汇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