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读字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来解“师”!

撰稿:一凡 | 2023-11-10 20:58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是教人的人,是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师”有很多意思,哪一个是它的本义呢?

图1:“师”字甲骨文的一种写法

从“师”字甲骨文的其中一种写法来看(见图1),很难看出现在“师”字的影子。根据甲骨文象形的原则,它像是圆形的一部分,就像是古代兵符一样。

图2:早期的兵符形象

古时候,朝廷将刻有虎、狮等图案的圆形玉块切割成不规则的两块或几块作为兵符,用作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的凭证。兵符的一部分留存在国君手中,另外部分分别放在其他统帅手里,以所持兵符能否吻合来检验兵权和调动权的真伪。早期的兵符比较简朴(见图2),后来,兵符越做越精美,越做越复杂,最有名的兵符就是战国时期秦属杜虎符(见图3)。

图3:战国时期秦属杜虎符(现存陕西历史博物馆)

由此可见,“师”的最初意思应该就是检验军权的“兵符”。

图4:“师”字甲骨文的另一种写法

再来看是“师”字甲骨文的另一种写法(见图4),左边的“兵符”还在,右边多了一个像尾巴一样的东西,这是什么呢?

图5:“尾”字的甲骨文写法

据资料考证,这个像尾巴一样的形象确实是简写的“尾”字。不同的是,“尾”字的完整写法是一个“人”屁股后面长了一条尾巴(见图5),而“师”字则是一个小短横下面加了一条尾巴。

人怎么会长尾巴呢?在先秦文献中,常常出现人长尾巴的形象,如:《山海经》记载,“西王母…豹尾虎齿,蓬发戴胜”。可以看出,西王母是一个虎齿、豹尾、蓬发、戴胜的形象。无独有偶,据《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记载,大禹的妻子涂山氏不仅长着尾巴,而且长着九条白狐尾巴。文献中出现的这些“尾巴”,究竟是什么呢?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给了“尾”一定义,“尾,微也。从倒毛在尸后。古人或饰系尾,西南夷亦然”。意思是说,“尾”是远古之人身后的倒毛。远古时候的人将捕获的野生动物的尾巴挂在身后作装饰用,这就是“倒毛”,它可能就是一种力量和权力的象征。

再回过头来说“师”字,从外形上看,右边这个“尾巴”更像是“冠”的后面。正如戏曲中我们常见的武将造型,头戴的“冠”就是顶部饰有雉鸡翎,下部饰有狐狸尾。这种装扮,就是向人展示权威和力量。所以,“师”就代表了军队最高指挥权的兵符和表明军中最高指挥者身份的虎豹彪尾帽饰。谁取得了这两样东西,谁就可以“挥师”作战,这个人就是“师长”,也就是军队中最有权威的人。

图6:周代金文“师”字的写法

随着时间的推进,“师”字也在不断变化。看周代金文“师”字的写法(见图6),代表“尾饰”的尾巴上的毛减少了,由原先的4根,变成了2根。再到秦统一文字的小篆,“师”字就有了现在字体的雏形(见图7)。

图7:“师”字的小篆写法

当然,“师”不仅代表了军队,如雄师、会师、班师回朝、师出有名等,还代表了军队的编制单位。《说文解字》记载,“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图8:汉代隶书“师”字的写法

到了唐代,韩愈在《师说》中给“师”下了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后来各行各业中最有权威的人也都被称为“师”,如军师、技师、讲师、厨师、医师、乐师等等。

图9:“师”字楷、行、草书各种字体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