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峰无情,人心为坝。心在哪里,家园就在哪里!风里雨里,家就在这里!

2025-06-25 19:49

昨天清晨,贵州厦蓉高速的猴子河特大桥引桥处,一辆赣C牌照的货车随着垮塌的桥面悬在半空,驾驶室离地数十米,车身在风中摇晃。贵州蓝天救援队队长王毅和队员们赶往榕江抗洪途中,远远望见了这惊险一幕。

回想瞬间,王毅当机立断:“我们距这辆车只有三五分钟路程,立即停车救援!” 队员们顶着风雨架起安全梯,在湿滑的车顶固定绳索,破拆车窗,把安全绳递到发抖的司机手中。“系牢!踩稳!”一个多小时的生死营救后,司机终于爬出变形的车头,脚踩到地面的那一刻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彼时,榕江县城正浸泡在百年一遇的洪水中。都柳江的浊浪以每分钟10厘米的恐怖速度上涨,短短十分钟,那座承载着无数欢呼与梦想的“村超”球场此刻已被无情的洪水吞没。1.2米高的看台没了顶,绿茵场化为深渊,周边道路成了急流。

洪水能冲掉球场,但是“村超”的底色从来不是水泥钢筋。

洪峰来时,早餐店老板娘杨菊花刚把几十斤米粉抢运上三楼,转头看见邻里蜷缩在冰冷的水中发抖。她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架起大锅煮米粉。一盆盆热气在寒风中升腾,成了弘坤商贸城温暖的中心。

同样在附近开店的黄大姐,本想绕路去店里看看情况,不料反被洪水困住。“水越来越大,根本出不去了。”面对险境,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迅速抓起店里的炒米和几瓶矿泉水,顺着楼梯艰难地爬上附近的天桥避险。中午时分,看着天桥上同样被困的人们,黄大姐打开了她的“应急储备”。“来,大家分着吃点炒米,喝口水。”简单的食物成了支撑大家坚持下去的希望。

回望“村超”火爆出圈,正是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震撼了全国人民。当地村民用自家美食招待八方来客,甚至用自家房屋充当酒店,只为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享受比赛的快乐——这份淳朴真挚的热情,就是对抗洪水最有力的武器。

逆流而上的不只是人性光辉,更有中国人血脉里的勇气。24日凌晨4点,天还未亮,武警黔东南支队的80余名官兵已闻令疾行,携带着救生衣、冲锋舟、皮划艇等装备,星夜驰援榕江。他们在齐胸的激流中架起人墙,绳索拴在腰间,冲锋舟在漂浮的家具间穿梭。年轻的战士背起老人,抱起孩子。

在榕江县城的街道上,当地消防救援队员彻夜未眠,广播声穿透雨幕:“有人吗?坚持住!”——声声呼喊一路响彻,他们划着舟艇,拉起绳索,在齐腰深的水流中挨家挨户搜寻、背出受困的乡亲。手持喇叭的呼喊声,车载广播的提醒声,在暴雨和洪流的喧嚣中成为最让人心安的信号。每一次托举,每一次横渡,每一次呼喊,都在诠释着什么是“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赤诚担当。

当子弟兵和消防员奋战在前,乡亲们也在积极自救互助。邻里间互相提醒撤离,青壮年主动帮助老弱妇孺转移,社区干部挨家挨户敲门确认……一个个平凡的举动,汇聚成抵御灾难的磅礴伟力。

我们看到,在洪水预测信息发布后,榕江、从江两县党委政府迅速组织群众转移避险,争分夺秒抢在洪峰到来前将人转移到安全地带。据统计,截至24日14时30分,榕江县已转移避险群众1.28万户4.89万人,从江县已组织转移避险群众9438户3.2万人。

2022年从江县龙江村曾经遭遇洪灾,那时群众向救援部队赠送锦旗的心声此刻仍在回响——“抗洪抢险争先锋·吃苦耐劳念百姓”、“人民消防·情系人民”,这些话语,今天依然滚烫。

当风雨袭来,每一盏在洪水中亮起的救援灯光,每一双在泥泞中坚定前行的脚步,每一声获救后的“谢谢”,都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人性的光辉。党员干部指挥、武警消防奋战,人民群众互助,比洪水更强大的,是这片土地上危急时刻迸发出的中国力量与人间大爱。

心在哪里,家园就在哪里。洪峰冲不垮人心,风里雨里,家,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