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体育·多彩传承】别开生面的“藏式拔河”——押加

V-FM106.2贵州都市广播 | 2020-11-10 14:49

芦笙场上竞技舞

舞阳河上赛龙舟

多彩贵州,孕育多彩体育

贵州各世居民族在长期的劳作和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随着贵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些民间体育运动项目走上了中国体坛的大舞台,彰显了多彩贵州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V-FM106.2贵州都市广播

特别策划

《贵州体育·多彩传承》

本期带你走进:

别开生面的“藏式拔河”——押加

别开生面的“藏式拔河”——押加

别开生面的“藏式拔河”——押加

00:00 / -

【民族运动项目简介】

  • 押加,第一届至第五届民运会,表演项目;

  • 从第六届民运会开始,正式成为竞赛项目。

押加比赛,类似趴着拔河的体育项目,在藏族地区广为流传,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因此也叫做“藏式拔河”,藏语名为“浪波聂孜”,意为大象的脖子。

每逢节假日或农闲时,在牧场或田间,人们常常以游戏的形式练习或进行比赛。因比赛规则、设备简单,没有年龄、性别限制,使得这项活动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项易于开展的民族体育运动。

在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押加为表演项目,从第六届开始,被正式定为竞赛项目。近年,押加在贵州、新疆、内蒙古、重庆等地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在第九届全国民运会押加比赛的7个等级的决赛中,新疆代表队获得了4个第一名,而东道主贵州队以“黑马”之势异军突起,晋级4个级别的决赛,其中在61公斤级决赛中贵州选手更是胜利会师。而赛前被一致看好的西藏队则遭遇了“滑铁卢”。

时任贵州队教练的彭林说,贵州队作为东道主队,占据了主场作战优势。赛前准备中,团队也摒弃了模仿省外强队的训练方法,采用了一些新型的、独创的训练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也才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

“降重”,是押加运动员们常常用到的一个“专业词汇”。为了能在赛场上发挥最好的实力,运动员需要在赛前准备的时间内,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减少体重、增强体能。因此,体重与体能的抗衡是押加运动员们的家常便饭,却也是押加运动赛前准备中最大的难关。

由于押加比赛是需要趴在地上进行的,日常训练时就常会进行“爬地”训练,队员们的手常常会磨出血泡;脖子上套的长绸布也会把脖子磨到出血;还有队员在训练时不慎滑倒,以致下巴上需要缝数针。

对于每一位押加运动员来说,相比于日常的训练与各方面的严格要求,自始至终的坚持、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的信念,更加艰难,也更加可贵。在泪水与汗水的浇灌中,信念之芽茁壮成长,而赛场之上的奋力拼搏,也终会带来荣耀的绽放。

结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展现无穷魅力、以广泛的群众基础凸显民族和睦、以历史的传承孕育丰硕成果,在竞技的舞台上,彰显了凝心聚力的精神风貌,让民族精神代代传承。《贵州体育·多彩传承》。

来源:原创

编辑: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