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用四言体写就的布告,既是宣传武器,也是诗词杰作
古田会议纪念馆藏有一份《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长47.5厘米、宽34厘米,由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签署,为国家二级文物。
《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
井冈山失守
1928年5月4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率领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以及湘南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合编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5月25日,改称红军第四军。
1928年冬,蒋介石纠集湖南、江西约3万兵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会剿”。红四军前委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策略,红四军主力3600多人出击赣南,以期迫使敌军主力回援,以解井冈山之围。
然而,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才半个月,井冈山就失守了,敌人又采取轮班穷追政策,红军为脱离敌人,每天平均急行军90里以上,沿途经过山岭,冰雪还未融化,天寒地冻,行路艰难,加上连续4次作战都失利,将士们疲惫不堪,给养又十分困难。
"一月布告”颁发
红军是一支新型的革命队伍,为了实现解放劳苦大众,不会被暂时的挫折和困难吓倒。即便在这样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革命信念,严守铁血军纪。1929年1月,在转战途中,红四军司令部颁发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一月布告”。这份布告全文都是四言体,宣示了红军的宗旨,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号召各族人民参加革命,建立民主政府。
《布告》指出:“红军宗旨,民权革命……打倒列强,人人高兴。打倒军阀,除恶务尽。统一中华,举国称庆……国民政府,一群恶棍。合力铲除,肃清乱政。”布告的内容涵盖了土地、税收、军法等各个方面。
比如,军纪方面要求:“官佐兵伕,服从命令。平买平卖,事实为证。乱烧乱杀,在所必禁。”
土地方面规定:“共党主张,极为公正。地主田地,农民收种。债不要还,租不要送。”
劳资关系提出,“增加工钱,老板担任。八时工作,恰好相称。”
对待敌人俘虏主张,“敌方官兵,准其投顺。以前行为,可以不问。”
捐税方面有“累进税法,最为适用。苛税苛捐,扫除干净。城市商人,积铢累寸。只要服从,余皆不论”等等。
这样的四言体布告,既朗朗上口,又掷地有声,起到了宣传革命、发动群众、瓦解敌军的良好效果。
再颁布告
井冈山是回不去了,下一步怎么办?毛泽东、朱德决定向福建长汀进发,甩开江西敌人的追踪,到福建游击,以图发展。中共福建省委也指示长汀、上杭、武平三地县委设法同红四军联系,向红四军报告当地的情况。红四军在绝境中入闽,为中国革命闯出了更大的新天地,揭开了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序幕。
1929年6月中旬,红四军第三次攻占龙岩城后,又发布了著名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政治部布告》。内容和1月发布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基本相同,再次昭示了红军受共产党的领导,执行民权革命三大任务——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地主阶级、打倒国民政府,以帮助工人农民、及一切被压迫阶级得到解放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