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显示技术丛书:助力我国领跑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22-05-04 11:01

作者:王小谟

新型显示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加快发展新型显示产业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新型显示产业具有投资规模大、技术进步快、辐射范围广、产业集聚度高等特点,是一个全球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新兴产业。为了推动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业升级发展,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和制造强国的发展战略”,系统掌握新型显示产业技术的本质特征,深刻认识新型显示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短短十多年来,在政策推动及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17年,我国大陆地区TFT-LCD面板出货量和出货金额双双跃居世界第一。2018年,我国大陆地区显示面板出货量稳居世界第一,营收规模居世界第二。截至2019年8月,我国已建成显示面板生产线43条,规划或在建显示面板生产线17条,全球建成或在建的6条G10以上超高世代显示面板生产线都在中国。显示面板生产线的投资总额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2020年,我国在全球显示面板市场的占比超过50%。

在我国显示面板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的当下,如何引领显示产业继续向前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未来几年是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进入由大到强、由并跑到领跑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产能规模大与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配套能力薄弱之间的不平衡,技术储备和前瞻技术布局不充分,资源分散与集聚发展的要求不协调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深刻认识新型显示技术的原理、内涵和显示产业的发展规律,利用并坚持按发展规律指导显示产业布局,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引领新型显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否能够推动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了系统呈现当代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全貌及其进程,总结和探索新型显示领域已有的和潜在的研究成果,服务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的持续发展,电子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了“新型显示技术丛书”。

这套丛书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共7册,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创新性。《主动发光显示技术》和《非主动发光显示技术》概述了等离子体显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显示、液晶显示、投影显示等全部新型显示技术,《TFT-LCD原理与设计(第二版)》和《OLED显示技术》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的TFT-LCD和OLED两大显示技术,《3D显示技术》和《柔性显示技术》完整地介绍了最具潜力的两种新型显示形态,《触控显示技术》全面地介绍了显示终端界面实现人机交互的支撑技术。

2.实践应用性。该丛书基于新型显示的生产实践,将科学原理与工程应用相结合,主编和执笔者都是国内各相关技术领域的权威人士和一线专家。其中,马群刚博士、闫晓林博士、王保平教授、黄维院士都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致力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科学决策,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增强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由生产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本丛书是产业专家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合作的结晶,产业导向明确、实践应用性强,有利于推进新型显示技术的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3.能力提升性。该丛书注重新型显示行业从业人员应用意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与技术的灵活运用,重视培养和提高新型显示从业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本套丛书内容着眼于新型显示行业从业人员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技能,使新型显示行业从业人员学而有用、学而能用,从而提升新型显示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及工作效率。

培育新型显示人才,提升从业人员对新型显示技术的认识,出版“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专著必须先行。希望本丛书的出版,能够为增强新型显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迈向全球中高端价值链贡献一份力量。

(该文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首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