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 赓续红色魂 | 红军后代寻访遵义红色遗迹传承长征精神

贵州广播电视台 | 2025-05-01 16:00

近日,由在贵州的红军后代自发组织的“重走长征路 赓续红色魂”红军后代寻访红色遗迹,传承长征精神活动走进遵义,此次活动通过探访乌江茶山关抢渡乌江遗址与播州罗氏老宅,以实地走访、聆听历史、对话村民等方式,在红色热土上重温峥嵘岁月,以行动诠释新时代长征精神的传承。

在茶山关遗址,红军后代们驻足江畔,凝视着陡峭的崖壁与奔涌的江水,通过贵州省委办公厅原二级巡视员 、工会主席罗健的讲述,还原1935年红三军团“暗渡奇袭”的细节。据史料记载,茶山关地势险要,素有“乌江天险”之称,红军在船工协助下捞起沉船、搭建浮桥,军民协力历时四天三夜完成渡江,为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开辟了关键通道。如今,这里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烈士墓与纪念碑静静诉说着军民鱼水情。茶山关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遗址,见证了红军的英勇与坚韧,承载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遵义市播州区三岔镇水源村,建于百年前的罗氏老宅同样承载着厚重的红色基因。老宅主人罗洪儒后裔向探访团展示了一件件褪色的军装及复制品,讲述祖辈为红军提供粮秣、掩护伤员的故事。“忠爱”是我们的家训,当年祖父说,红军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队伍,再难也要帮!贵州省信访局原一级巡视员罗智强动情地说。

罗氏老宅具有典型的黔北民居建筑风格,青瓦木梁,雕花门窗,展现了当地传统建筑工艺的精湛技艺。红军长征时期,罗家人与红军的故事成为红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老宅里收藏陈列着各类与红军、红色文化、党史等相关的资料,如书画、服饰、邮件、报刊、书籍等,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座融合黔北民居风格与红色文化的老宅,成为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吸引大批研学团队前来“打卡”。

此次寻访活动不仅是历史追溯,更是一次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罗氏老宅作为贵州省建筑信息化人才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和康养文化建设实践基地,通过“红色+家风”展览模式,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以茶山关、罗氏老宅为代表的红色资源,通过文旅转化形成了教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