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制造丨六盘水推动煤炭产业由“资源输出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

2025-10-28 22:49

六盘水市紧扣“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全国重要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建设目标,以“富矿精开”为引领,推动煤炭产业由“资源输出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

这段时间,六盘水市水城区煤炭储配中心铁路专用线施工正进行收尾工作。就在前不久,这条全长1.62公里运煤专用线刚与沪昆铁路实现联结。全线投入运营后,水城区煤炭储配中心的煤炭将通过这里走向全国。

作为“十四五”重要基础设施,水城区煤炭储备中心是西南地区首个大型智能化煤炭储配基地,也是六盘水“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的关键项目。基地建有多个封闭式储煤仓,静态储煤能力达120万吨,年吞吐量超过500万吨。

六盘水市水城区煤炭储配中心项目负责人周旺告诉记者,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可以高效实现煤炭自动化装卸,同时还打造了智能化数字平台,实现煤炭的高效入库、精准储存,120万吨的静态储煤量让公司有了应急保障的能力,就算市场出现波动,也能确保下游产业原料供应不断档。

原料供应稳定,后续的能源转化与精深加工才能有序推进。这些从储备中心精准调配的煤炭,首先会流向电厂。在这个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火电项目上,机组每供1度电仅消耗269.88克标煤,比常规机组节约10%以上的煤耗。项目两台66万千瓦发电机组,每年可满足217万个普通家庭的用量。

贵州盘江新光发电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人徐闻谦介绍,电煤来源充足、质优,能大幅降低采购和长途运输费用,生产经营相对具有低成本优势,而且企业可采取“按需采购 动态适配”的原则储存电煤,积极参与调峰,既避免了资金占有,又更好地帮助企业创造调峰收益。

通过建设智慧管理、数字孪生等系统,该项目打造了统一数据平台,实现了电厂基建、生产与经营全过程的三维可视化管理。

贵州盘江新光发电有限公司数字化部负责人谢强表示,所有的基础设备资料、检修记录、台账都能实时更新和展示,一个是从立体的角度更生动,从管理的层面,它更高效,下一步通过大模型技术与能源生产的深度融合,打破传统燃烧控制的瓶颈,实现效率与环保的双重提升。

煤炭在六盘水实现了从“集中储配”到“绿色转化”的价值提升,其副产品也正被深度开发。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路喜产业园,西南地区最大的硝基水溶肥生产基地项目正在施工中,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利用邻近企业生产的合成氨作为产品主要原料。

贵州金兰盛锦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总指挥张利钢介绍,可以利用它生产的合成氨作为构建起煤化工到新材料的全产业链的闭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成本的有效降低,项目全面投产以后,产值将达到30亿左右。

2024年,六盘水原煤产量突破8000万吨,1670万千瓦电力总装机中,清洁能源占比近40%,实现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

来源:六盘水融媒 周黎 于涛 六枝融媒 浦仕美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