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之声 · 关注 | 挺进“孤岛”!救援全纪录→
半蹲着走“滚石路”、抬着担架涉水蹚河、甚至要攀过陡峭石壁……
9日,武警救援队在河北涞水龙门乡遇到一位急需转移的病人。由于通讯中断,战士跑步翻山联络医院派救护车支援,安全护送老人送医👇
挺进“孤岛”
他们肩扛手提,徒步进村
7月29日至8月1日,河北涞水县持续强降雨,县内的拒马河、南拒马河、易水河、小西河等河流水位暴涨,引发洪水险情。
位于涞水县西北部太行山深处的龙门乡是受灾最为严重的乡镇之一,很多桥梁被冲毁、道路被冲断,多个村庄的通信和电力中断。龙门乡的下港村物资出现短缺,这几天救援人员陆续向村民运送物资。
8月9日,武警河北总队保定支队的20名战士前来执行任务,为留在村里的村民们运送生活物资,同时确认是否有需要帮助转运出来的村民。
当天,沿途多地发生泥石流、滑坡,在到达距下港村4公里的地方,前方道路严重塌方,车辆无法通行。战士们决定将物资卸下,肩扛手提,徒步进村。
塌方后的道路几乎成了碎块,即使不负重也非常难走。这支只有二十人的队伍要运送64桶油、300斤面、400斤大米、200多斤蔬菜,战士们每人每次要负重几十斤,却也只能运送其中一部分。为了把这些物资全部送到村民手中,他们需要在布满险情的路上,往返多次。
三小时艰难跋涉
他们休息不到10分钟便折返
在下港村与外界失联后,8月5日,这20名战士就打通道路,挺进了下港村,救援、转移村民,为被困的村民送来了物资,也给村里人带来了希望。
武警河北总队保定支队教导队教员包金良回忆:“第一天我们去偏道子村,不熟悉路况,走的过程中也是各种情况频发,因为后背上还背着40多斤东西。这是军人职责所在,我们没有后退的理由,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为了尽可能给村民们多送些物资,战士们的负重已到极限。22岁的战士黄玉龙体重只有120斤,背着70斤的物资,却坚定地说“能扛住”。
重重的物资将战士们的肩膀勒出了一道道血印,但没有人停下休息哪怕一分钟,为了减轻疼痛,战士们用矿泉水瓶垫在肩膀上,继续前行。
这一路除了翻山,还要过河,为了避免面粉和大米泡水,战士们每一步都非常小心。有的战士鞋子损坏,仍坚持涉水过河。
经过近3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战士们终于将第一批物资送到了下港村村口。因为还有物资需要运送,他们只休息了不到十分钟,又迅速折返。
这支队伍中有不少战士是大学生入伍,第一次出任务就如此艰巨,他们却说:“哪里需要哪里上。”
遇急需转运老人
战士用担架将老人救出
就在战士们第二次向村里运送物资的途中,遇到了一位急需转运的病人。这位老人今年68岁,因为行动不便,之前一直未撤离。但这两天她因腰椎间盘突出疼痛难忍,急需外出就医。
由于老人腰部剧痛,没办法背着行动,战士紧急寻找担架。等待担架的间隙,19岁的战士方乐乐一直安慰着老人。“我看见像她这种岁数的奶奶,想起了我的奶奶,就把她当做我的奶奶一样照顾,希望减轻她的痛苦。”
15分钟后,担架来了。方乐乐和另一名战士解下自己的腰带,接在一起做成一个简易的束缚带,尽量将老人固定好、减轻疼痛。
为了避免颠簸,战士们尽量选择相对平缓的河道蹚过去。在走滚石较多的路段时,战士们则弯着腰,几乎半蹲着前行。
乱石遍地的山谷,官兵抬着担架艰难穿行,踏出了一条生命通道。此后,战士们和前来接应的医生碰面,并将老人送上了救护车。
经过7个多小时,往返三趟,20名战士终于将所有物资都送到了村民的手上。这已经是战士们连续四天给村民运送物资,每天都要折返多次,翻山越岭。
此次持续强降雨导致河北省涞水县15个乡镇、284个村受灾,受灾面积230万亩,受灾人口17万余人。
截至目前,已有公安干警400余人,消防救援人员250人,武警官兵120余人,民兵4000余人,各类专业队伍1.2万人投入涞水县抗洪救灾。
义不容辞、冲锋在前
致敬!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综合《焦点访谈》
©央视新闻